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争鸣要点讲别人的故事,发自己的声音可否?深入发问:面对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如何在文章中裁剪使用?(文晋)一一次考试,作文是以“面对生活的困扰”为话题。一学生这样写,您认为可打几分?苍蝇与选手近日在《读者文摘》读一文章《苍蝇与选手》,颇为感慨,此文道是——在一次台球大奖赛上,一位选手正一帆风顺地进行比赛,就要把冠军奖杯收入囊中了,观众与记者们将目光锁定了他。他兴奋极了,仿佛听到了人们热烈呼喊自己名字的声音,摸到了沉甸甸的金色的奖杯,看到了女友慰藉与幸福的笑容,那观众簇拥献上的鲜花……是啊,能不高兴吗?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下午,与一位年轻教师进行了一次长谈。"天天面对着同样的孩子,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没有一点新鲜感,平淡而无味。最关键的是,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满头白发,颤颤巍巍,空着双手离开学校,除了付出,我们是一无所有。"他一直在重复着,强调着这句话。因为没有目标,他对教育失去了兴趣;因为看到结局,他对教育失去了信心。从他的谈话中  相似文献   

3.
布勃卡是位撑杆跳高运动员。有一天,他来到训练场,面对高高的标杆,他禁不住摇头叹息,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教练平静地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布勃卡如实地回答“:我只要一站在起跳线前,看到那根高高的标杆时,心里就害怕。”教练对他说“:布勃卡,你不妨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教练的指导,让布勃卡如梦初醒,他重新撑起杆又试跳了一次,这一次,他顺利地一跃而过。后来,布勃卡成了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高冠军,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随着一次次更高的跳跃,布勃卡也在一次次地超越自我。写作点拨:教练的一句…  相似文献   

4.
干旱,我要像骆驼刺一样执着,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汲取水分;寒冷,我会像腊梅一样勇敢,迎着寒冷的北风将花儿绽放在枝头。霍金,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却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残疾人,只能通过几个手指敲击键盘与人交流。但是,他却成功地探索出了许多宇宙的奥秘。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何遗憾?”霍金沉思许久,才作出回答:我还有几个手指可以动,大脑还能思考,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人都在我身边,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面对上帝对他的谑弄,仍旧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乐观地、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怎么不会取得成功呢?历史…  相似文献   

5.
诠释超越     
什么是超越?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两条腿残废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鼓起勇气开始写作,用写作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力量。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寄出稿件,一次次地失望,但这并没有减少他的一丁点勇气,最终他在文学道路上激情勃发,成绩斐然!他就是史铁生,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一个敢于超越自我的人。  相似文献   

6.
何国 《初中生》2015,(3):44-45
常保乐观心态 生命是一条单向车道,我们永远不可能第二次路过同样的风景.因此,全身心地享受生活、创造快乐最重要.面对半杯水,是心存感激,还是忧愁叹气?面对考试失利,是珍惜经验,还是垂头丧气?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是微笑面对,还是低头逃避?  相似文献   

7.
在瑞士的埃尔德集团司门口,有一位9岁的小匠。一日,公司总裁查尔面对公司所有的业务表,把小鞋匠叫到跟前,他擦鞋,并与小鞋匠聊起来。“你擦鞋一次赚多少?”查菲尔问。“擦一次5钱。”小鞋匠高兴地回,“但有的时候,我会得一些小费。”“在你来之上前是谁在这里擦鞋?他为什么离开?”“是一位叫比尔斯的男孩,他已经17岁了。我听说,他觉得擦鞋无法维持生活而离开了。”“那你擦鞋—次只赚5分钱,有办法维持生活吗?”“可以的,先生。我每个星期给我妈妈10元钱,存5元钱到银行,再留下2元做零花钱。我想再干一年,就可以用银行里的钱买辆脚踏车了。”…  相似文献   

8.
感·惑     
一、自我测验1.这篇小说感动得他热泪盈眶。2.面对这样的结果,他疑惑地问:“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小朋友问我:“管阿姨,为什么你写的有些故事都没有结局呢?”乍一听到小朋友这么问,还真让我吓了一跳。什么?没有结局?那不是太糟了吗?不过,当我再进一步地问问,比方说我想知道那个小朋友所指的“没有结局的故事”到底是哪几篇故事(这样讨论起来就会比较具体),后来我总算搞懂了:原来,这个小朋友总认为童话故事的最后,一定要有类似“从此,他就变成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或者“从此,王子和公主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等句子,才算是“有结局”。其实,不一定非要有“从此,就如何如何”的句型才算是有结局。请注意,当你写一篇童话故事,只要…  相似文献   

10.
寻找方舟     
《现代企业教育》2006,(17):22-23
也许,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童话故事的结尾,去承载一份美好的愿望.但“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局不知这一次能否降临到戴尔头上?对于深陷危机漩涡之中的戴尔来说,最后和最好的方舟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脸上的表情     
在瑞士埃尔德集团公司门口,有一位9岁的小鞋匠。一天,公司总裁查菲尔面对公司所有的业务代表,把小鞋匠叫到跟前,请他擦鞋,并与小鞋匠聊了起来。“你擦鞋一次赚多少钱?”查菲尔问。“擦一次5分钱。”小鞋匠高兴地回答。“在你来之前是谁在这里擦鞋?他为什么离开?”“是一位叫北尔斯的男孩,他已经17岁了。我听说,他是觉得擦鞋无法维持生活而离开的。”“那你擦鞋一次只赚5分钱,有办法维持生活吗?”“可以的,先生。我每个星期给我妈妈10元钱,存5元钱到银行,再留下2元的零花钱。我想再干一年,就可以用银行里的钱买辆脚踏车了。”小男孩一边卖力…  相似文献   

12.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次不堪回首的灾难;这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极其悲壮、豪迈的一幕。年轻的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得知自己驾驶的宇宙飞船即将坠毁后,从容、平静地和他的战友、他的亲人,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渡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我们被他的敬业所感动;我们为他的悲壮而落泪。但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在感动过后又会想到些什么呢?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最终导致了一艘飞船的坠毁;导致了一次太空航行的失败;导致了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化为灰烬;甚至导致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无谓牺牲。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你还会在每天写作业时马马虎虎吗?你还会对自己一次次的粗心大意不以为然吗?  相似文献   

13.
家有小暖男     
周末,老公告诉我,他要去外地代职一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军婚十几年,面对出差早已习惯,可这一次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兆,我一时难以接受。"我跟你说,你要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他知道这是我说的玩笑话,可还是无奈地笑了笑。"爸爸,你走了谁陪我下棋,谁陪我晨跑啊?爸爸,你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什么也不让你去。"儿子的话让我一惊。显然,我的情绪有点影响了他。"儿子,你就当爸爸还在当营长。以前,他们野外训练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几个月见不着他?"心里再  相似文献   

14.
表面的顺从     
一次我的朋友约我一起去买衣服。当然,我并非对衣服有独特的眼光,既然他邀请我,我又正好有空,就答应陪他一道去了。我们逛了好几家商店,我的朋友面对各式各样的款式,似乎有些无所适从,拿不定主意,他不断地问:“这件如何?”、“那件好看吗?”开始时,我也慢条  相似文献   

15.
人何时才算长大?人们不禁会想到十八岁。而这篇章却从生病这一独特的角度,描绘女性的心理,分析了人的成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品评章,我们不难发现章的主旨:没有谁可以依靠,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也只有这时,才算长大——不论他年龄大小。此冷静地剖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处境,鼓励人们坚强地面对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打击,笑对生活,这样你才能尝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执教的内容是散文《生命》,这篇课文叙述的是一个人在深山里砍伐坐下来休息时,一只蜜蜂飞过来围着他飞行,第一次他生气地赶走了这蜜蜂,第二次他将蜜蜂打在地上,第三次他将蜜蜂踩在沙地里。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时,一学生问道“:文中的蜜蜂可不可以换成苍蝇呢?”教室内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一学生说“:可以。”有的学生坚决反对“:苍蝇是害虫,怎么可以呢?”教师一下子也愣住了,这个学生看到此情景后,好像觉得对不起教师,难过得低下了头。但教师面对这一发现,没有草率从事,他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而会坚强地面对。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生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疆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是毅力。年轻的…  相似文献   

18.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了南方,一去就不愿意回来了。若干年他因故回来后,我和他已无法生活在一起,毕竟南方的天空比武汉要新、要蓝,他根本无法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开始郑重地审视婚姻,与其虚伪地相守,不如坚强地面对。于是我提出了离婚。他首先提出不要儿子。那时我是个什么状况呢?中年的我,单位倒闭,没有了工作,而他却将家里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二百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  相似文献   

20.
生存还是毁灭?是热烈而充实地生活或者仅仅是生存而已?“TOBEORNOTTO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莱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我还活着。”然而,我所见过的关于生存的最好定义却是出于另一位哲学家的笔下。他写道:“生存就是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