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狂人日记》的揭露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博大深刻的主题切入,论证其运用以写实与象征结合,以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的艺术选择的独特价值,并分析了定实为象征服务,营构象征意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着重分析“现实主义回归”小说的不足,并指出中国当代学需要的是多种创作方法并存的局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遵循的创作规律,而不是某种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甘浩  李群 《天中学刊》2002,17(4):60-62
余华在90年代以流畅的故事叙述、人道主义的文学主题标示其创作背离了他在80年代后期的先锋实验,一度被人们认为他在90年代丧失了先锋性。潜心研究余华此时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余华貌似回归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实质是以此介入当下文化语境,重新捕获读者的认同,利用大众趣味巧妙地传达其对现实的批判性认识,其小说的艺术形式依然承继了他前期的先锋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被逐渐冷落。从基本创作原则而言,现实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理性的社会人生态度、热情的人关怀应是学的一般原则。本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日常经验的再现——论余华近年来创作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在将所有苦难和悲惨化为民间自叹自卑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其生命力的一面。他的创造理想和历史意识,是对日常生活的消解。  相似文献   

6.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仍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在直面人生、社会的价值问题和精神溯源的过程中,一代代的文人与鲁迅不期而遇了,新时期的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认识论与价值观方面,在思想理念及深层的精神领域,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7.
余华注重刻画孤独,展示人生鬼态,揭示出人性的丑恶。但又充满了家园之恋、故土情结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在揭示一定的宿命主题时,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生命的价值,用流水的意象表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种关怀是热烈、饱满而又奔放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中断和文学的衰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又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历史依据。讨论了其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隘化”特征,并对其悲剧性的短暂历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的主要作品-《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的解读,辨明余华作品中希望与绝望主题相互对立和相互交织的呈现形态,相关成因及作的创作态度,以揭示出作潜藏于心的人关怀和创作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余华用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与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叙事系统。但是在这个自足的系统里,还是体现出了余华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身上传统中国文化的印痕。他通过看似吊诡的画面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在面对肉体与精神选择时,内心对于肉体的摒弃,对于精神永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余华用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与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叙事系统。但是在这个自足的系统里,还是体现出了余华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身上传统中国文化的印痕。他通过看似吊诡的画面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在面对肉体与精神选择时,内心对于肉体的摒弃,对于精神永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31-36,45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十方面作了泛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的代表,他的小说在叙事上前后时期的变化体现和代表了先锋小说发展的 趋势、方向和必然。他的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对象、叙事态度上分别经历了由零碎模糊转向具体明确、由人物的 欲望转向人物的性格、由冷漠紧张转向温和舒缓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4.
余华小说《活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着》是余华将目光转向民间大众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平衡语调蕴着淡淡的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活着》要告诉我们的是“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们依靠的是坚韧,忍耐,是自己卑微的“平常人”的哲学,虽不崇高但无限执着。  相似文献   

15.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元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6.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将其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从一个根本区别入手行文,期望能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学研究会小说家用主观感悟的心态品味人生和描绘人生,以主观意向化的哲理深度探索“人生究竟”。他们的作品既是真实反映现实人生诸层面的写实学,又是强化了主观理性色彩的心理小说;既有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观照,又有对人生至境的理性思索和哲理表现。这些感情深挚、境界深邃的人生小说,蕴涵着诗化哲学的人生内蕴。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分析近几年现实主义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的想象力贫乏,缺乏历史的理性和人关怀等缺点,并且探讨其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长期以来,一直被剥削阶级以暴力统治和摧残;而同时,又被这些统治者以种种精神鸦片施以愚化和麻醉。“瞒”和“骗”的文艺,就是诸多精神鸦片之一种。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不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标榜了一种大胆地,真实地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且与“瞒”和“骗”的文艺战斗了一生。中国新文学的主流,可以说自鲁迅始,再不是“瞒”和“骗”的文艺了。但“瞒”和“骗”的文艺并未消声匿迹,因此,以清醒的现实主义与“瞒”和“骗”的文艺相抗衡,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赵树理正是以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复活》正是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