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基,运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从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真理的关联、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这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如何发生、如何才有艺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细致研究追寻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论及艺术作品的魅力与生命力等问题,其中浸透着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本文以上述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梳理海德格尔艺术追问的基本思路,探索其新颖独特、立意深远的艺术哲学思想,反思传统艺术观念以及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类如何摆脱生存困境这一难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旋律,而《艺术作品的本源》则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其做出深度的呼应。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后期海德格尔建构了"诗艺一体"的存在主义艺术观;同时,语言符号的神圣性在他的艺术阐释语境中复归并承担起构建"存在之家"的"诗话"功能。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相似文献   

6.
王森 《天中学刊》2010,25(4):80-83
“真理”问题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核心话题。海德格尔从“无蔽”真理观出发,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通过“世界与大地的原始争执”所实现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真理的现身要通过创作,才能诉诸“形象”;作品之“保存”不是消极的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纵身于敞开性之中,保存那由作品开启出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的诗学名作,它以“存在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围绕“存在之真理”,在对“艺术的存在”的追问中,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通过“世界与大地的原始争执”的“裂隙”的“构形”所实现的“真理之自行置入作品”。艺术乃“真理之生成与保存”,是真理之创建、发生和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陈小松 《语文知识》2007,(3):85-86,89
“世界”和“大地”是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的关键术语。世界是敞开性聚集所形成的整体关联域:大地正好与之相反,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隐匿之所。二者一显一隐,是一种对立的争执关系。艺术创作的真意就是将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安顿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有用性"(Dienlichkeit)是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核心词语,它宣判了器具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有用性"使得器具在使用中最终沦为纯然器具,而艺术作品不会沦为纯然器具,因为艺术作品不在"有用性"及"使用性"的范畴之中,而是保有了"真理"。前赴后继的生命必然在"有用性"中使用器具,将器具商品化,走向市场的链条,实现器具的循环性生存。艺术作品的商业化恰恰是对艺术作品"真理性"价值的遮蔽,艺术作品寻求的是"创造性地进入"作品,获取与"真理"的照面。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思想和中国哲学的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他的论文《论Φυσιζ的本质和概念》中,海德格尔从四个方面阐述了Φυσιζ的意义;在中国哲学的语境中,这四个方面的表述恰好能够和中国哲学的几个核心词汇相联系。通过这种联系,Φυσιζ以及中国哲学中那几个最为重要的词汇都展现出了新的意义;对我们拓展中国哲学的视野、进一步理解海德格尔所想要表达的Φυσιζ的概念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说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设置入作品,这一观点包括艺术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两方面。其中真理的生成相关于艺术的创作,真理的发生相关于艺术的保存。但是在此文中,海德格尔却是首先以艺术的保存来展开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揭示,然后才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探讨。在这一转变中,关于真理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说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设置入作品,这一观点包括艺术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两方面。其中真理的生成相关于艺术的创作,真理的发生相关于艺术的保存。但是在此文中,海德格尔却是首先以艺术的保存来展开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揭示,然后才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探讨。在这一转变中,关于真理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探究观点背后的思想根源,会发现海德格尔之意乃是托借艺术之名,叙述其存在论思想。对《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讨论,自其发表之日起就从未断绝,或针对文中作品考证,或针对文中观点可能隐含思想进行推断。"百家争鸣"当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此《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艺术之思帮助人类解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枷锁,最终栖居于存在本源的近旁,叩问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对凡·高的名画《农鞋》作了精彩而引人注目的解释,堪称解释学批评的范例。然而,它遭到了夏比罗的责难。对此责难,德里达问:“夏比罗说得对吗?”答曰:“有些过份”。德里达为海德格尔辩护,但又不经意地解构了他为之辩护的对象。对此,德里达写下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绘画真实的复原》。绘画的真实能复原吗?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源始争执",而这种争执会产生的一种"冲力",把艺术推入历史之中,让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这正是艺术的本源之所在。然而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将不同。但是艺术需要在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这或许正是海德格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的本源。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贯穿其一生的最主要思想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就是探讨“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艺术作品之本源的思考,来进行对“存在之真”的追问。其中希腊神庙、梵·高的油画、罗马喷泉等艺术作品作为其追问的中介,但希腊神庙更加集中地体现了海氏关于“存在”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海德格尔“道说”的一种方式;希腊神庙作为“天、地、人、神”的协奏曲,突出体现了海氏“存在在世界中”的思想;希腊神庙作为真理之生发与保存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自传《哲学生涯》表现出哲学与诗并重的明显旨趣。《哲学生涯》展现了哲学与诗相辅相成的成长关系,伽达默尔从早期热爱文学的新康德主义者成长为海德格尔派的存在主义者,最终有机地将诗融入哲学之中,创立独具诗化风格的哲学诠释学。伽氏诗化思想的形成与其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语文学的修习、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与晚期诗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德国哲学的文学传统都有内在关联。伽达默尔诗化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和语言学、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融合,是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传统在20世纪后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