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的实施对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提出了特殊要求。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不仅要具有复合性、社会性、应用性、创新性和高尚性等卓越法律人才的共性特征,还要具有地方性和执行性等个性特征。基于此,应通过制定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建立西部基层实务部门协作培养机制与完善高等院校及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等途径,来保障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3.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律的完善和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官司已渐呈上升趋势,记者或媒体成为法庭被告的事已屡见不鲜。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结合采写许昌市邮电局电信服务质量问题的一组批评报道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批评报道要真实准确;二是批评报道要依法采写;三是批评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会开展工资集体谈判存在信息资源不对称、谈判的工会级别偏低、法律不健全以及基层工会体制障碍等困境。要快速地整体推进我国工会工资集体谈判,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支持,完善立法;改革工会旧体制,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大力培育产业或行业工会,提升开展工资集体谈判的工会级别;强化企业诚实的信息披露义务,防止工会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实现该目标,应当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来拟定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健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应当改革大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由高等法学院校自主设置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行专兼职结合的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阈中政府与社区的宪政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建设是基础。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到国家宪政法律体系中,建立基层社会管理宪政格局。要从宪政的角度,处理好基层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关系,实现法治社区。  相似文献   

8.
曹英慧 《文教资料》2010,(3):177-178
本文通过对辽宁高校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指出基层就业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并赋予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析人际交往在高校基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以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与人交往承诺要慎重守信;与人交往处事要大度能容;与人交往态度要不卑不亢;与人交往语言要有礼有术五个方面论述了基层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原则、方法和技巧。要做好高校基层管理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仅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以此起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陈蒙 《陕西教育》2020,(1):13-14
西部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必须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一是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三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阶梯式”教学法充分提高学生适应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对高校的领导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原则性;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目的性;高教管理的运作机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依附性;同级行政组织负责人的类型特征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灵活性;高校知识分子为主体、多利益并存的现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对此,基层党组织领导在决策前要为行政把握方向,出谋划策;决策时要为行政排除干扰,撑腰鼓劲;决策后要给行政拾遗补缺,排忧解难;有失误时要替行政遮风挡雨,共同反省;有成绩时要帮助行政总结经验,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12.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是从法律人才的质量反观法学教育的质量的认识结果。这项计划是为弥补不足而为的补救。从法律人才队伍现状发现的法学教育的不足主要有三,即:①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足;②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③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和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不足,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上的不足,而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不足是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是我国法学教学质量上的欠缺。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是所有法学教学单位共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它颁布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民主政权;实施基层民主机制;进行民主选举.中华苏维埃是工农民主宪政模式的创举,对我们今天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楼先生曾指出 :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 ,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 ;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 ,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 ;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 ,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只有了法律知识 ,断不能算作法律人才 ;一定要于法律学问之外 ,再备有高尚的法律道德。” (孙晓楼1997 :12-13)“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 ,那么他的学问或技术愈高 ,愈会损害社会。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 ,那么他的法学愈精 ,愈会玩弄法律 ,作奸犯科。” (孙晓楼1997:164)可见 ,法律职业道德修养是维护法律职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那么 ,法律人…  相似文献   

15.
论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权益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要靠国家的相关政策更要靠完善的法制。当前社会中还存在着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科学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就业的不同阶段,都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保障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除了要重视国家的法律制度,更要重视地方的文化、传统、习俗等地方性知识。成人高等法学教育要以培养能够适应基层法律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重视自身在教育对象、办学形式、办学资源等方面的地方性特色,深化在课程设置、师资构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成文法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法律文字有时不能涵括被寻求的个案规范,其本质上决定了司法裁判必须是有创意的活动,并积极参与逐步自我实现的法秩序之发展及续造。乡土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在形成及发展个案规范时,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续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续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鼓励下,当前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岗位工作着。但是他们在基层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主要有:对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满意;自身角色转变困难;进入工作状态缓慢等。因此,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国家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学校要完善课程设置;大学生要加快角色转变;家庭和社会要给予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基层群众自治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比较完整的基层群众自治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但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制度在其运行进程中也存在影响基层群众自治的障碍因素.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制度良性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立法工作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之一。综合分析立法工作特点和新闻传播规律,做好立法新闻报道,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对关系:一是新闻"热点"与立法"冷点"的关系,多从与立法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切入,为立法报道"升温";二是立法报道"通俗性"与"准确性"的关系,多做解释性报道,注重报道语言的通俗化,但同时要准确表述立法工作术语,不可贻笑大方;三是"静态"报道与"动态"报道的关系,多呈现立法者的多元意见表达及观点交锋,多报道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立法过程,化静为动,让立法"活"起来;四是"点性"报道与"线性"报道的关系,不仅要做好法律制定、修改环节的报道,还要突破时间局限,注重对法律施行、执法检查等节点进行深度策划,形成连续的线性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