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内模控制的工业控制系统仿真器鲁棒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模控制是一种基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新型控制器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参数整定方便等优点,已经在一些工业场合中得到了应用。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内模控制方法的理解水平,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内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内模PID控制器设计方法,介绍了工业系统仿真器实验平台的构成,并推导了其数学模型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内模控制原理为其设计了鲁棒PID控制器,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了内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板的动力稳定性,采用伽辽金法推导了板动力失稳的MathieuHill方程,运用特征值法求解出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临界激振频率与幅频响应。通过扫频试验得到了不同幅值激振力作用下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动力响应,运用时域分析法发现了板参数共振失稳过程中的3个重要阶段与其振动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不同激振系数下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实测临界频率值,通过对动力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实测幅频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板发生参数共振失稳是由暂态振动过渡至参数共振失稳最后恢复至暂态振动的过程,几何非线性限制了板动力失稳时振动幅值无限增长的趋势,并牵引其向大频率方向振动,附加质量减小了板的动力不稳定域宽,增大了板的临界激振系数与振动幅值,试验与解析解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混沌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混沌通信系统中,由于通信类型不同得出的性能指标也不同。文中以寻找合适的混沌模型使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为出发点,利用Matlab技术构造一种新三维混沌系统,基于幅值同步技术快速实现混沌遮掩通信,给出对比效果图;同时与其他混沌系统对比,得出新系统相比其他系统更适合四进制多因子参数扩频技术混沌通信。文中首先通过Matlab分析系统的平衡点、分岔图、相关性、混沌吸引子等特性,再通过幅值实现同步,并与非线性同步性能作比较,得出幅值同步简单、响应快、误差小等优点,同时进行了掩膜通信验证;最后将本系统与其他混沌系统分别基于变参数扩频技术进行仿真对比,得出二四进制误码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的运动特点和应用要求,结合串口通信实现方式和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PPI通信的S7-200PLC与PC监控系统。详细制定了通信接口协议,分析了PLC端和PC端设计要求,阐述了PLC端采用基本指令和顺控继电器指令以及PC端采用Visual 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该系统高效稳定地实现了模型在两个界面中的运动监控、同一界面中两个监控的分离、两个监控界面的切换和界面中两个按钮的切换。  相似文献   

5.
基于LabVIEW CDS模块开发了风力机智能叶片控制实验系统。根据智能叶片内模控制原理,在LabVIEW环境中建立了风力机智能叶片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内模振动控制器,进行了系统模型仿真实验以及内模控制仿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创新性,利用此系统可以自行设计智能叶片控制器并分析控制特性,提高对于风电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讨论一种参数自校正的仿人智能控制器在生活水泵站中的应用。该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偏差值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校正,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和稳态精度高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控制器对生活用水调节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当对象参数变化大时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转速闭环调速系统为控制对象,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额定转速值和放大倍数的大小,来分析直流调速系统的转速和转矩响应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改变的情况下,转矩和转速响应的快速性、平稳性、稳定性都比较好,整个系统的参数设计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非线性特性,在基于数据的基础上,由极限学习机建立有源滤波器非线性系统的内模和逆模,实现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根据内模控制系统稳态误差,评估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将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系统与神经网络、核岭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试验仿真表明,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内模控制系统具有系统稳态误差小、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脆弱带对全球变化研究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具有独特性,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全球,体现全球变化的早期信号,且将变化过程记录在系统物质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带的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章以农牧交错带对全球变化响应为例,分析响应的自然基础、响应过程及特点,说明生态环境带研究是展开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1]给出的动态经济周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当O*(t)(白发投资与自发消费的总和)为随机外力干扰的随机函数时对经济的影响,应用多尺度法及文献[7]求出了一阶近似解及系统的稳态响应,并分析了参数和随机激励的幅值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讨论了非零解的稳定性以及非零解稳定的充要条件,得出当随机激励的带宽γ较小时,系统仍会出现多值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行为,是商业银行实施风险控制战略的一项有效手段。资金清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常规性业务,因此对资金清算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成分。资金清算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资金清算业务内部控制行为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而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模型提供可靠的现实性检验,从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以学校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以预防为主的控制制度。它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来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完善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高等教育扩招、教育经费多元化、资产管理复杂化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工学结合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已实施的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运作经验,介绍运用PACD循环系统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控制与教学质量管理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办法、以及工学结合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对长期实施的保证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当代企业查错防弊、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就像水桶的那块“短板”,直接决定着水桶的最大存水量。由此看来,对内控失效原因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依据,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对控制的监督,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尽管内部控制在西方已有较长的演进历史,且其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但公司欺诈舞弊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资本市场的诚信不断受到挑战。直至《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内部控制的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监控时代。它使得内部控制的理论得以拓展,内部控制的执行得以有效保障。我国正处于内部控制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更应密切关注新的控制思想和新的控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以理论研究为支撑,政府组织适度监控为关键,加快推进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进行了研究,改革并创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控制节点和过程管理体系,并将新的过程管理体系应用于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实践表明,新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提高了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内在和外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校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移植、借鉴了教授治校制度。它先是由北京大学开始,后来在清华大学被发扬光大,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能够长期延续和维持,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内在原因,其教授治校制度直到今天仍然是大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扩张,如何解决资金分散、管理失控、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是集团企业面临的难题。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管理模式单一且落后、风险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使用效率低等。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团企业应当建立跨平台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优化集中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9.
将ISO9000管理模式与现代质量管理工具QFD、FMEA、SPC进行集成,形成了一个集多种管理模式优点于一体的综合质量管理模式,将此模式作用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中,并建立相应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复杂的信息交流,在模型应用方面将每个研制阶段作为一个Agent来进行管理,最后对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a report of a developmental research study that aimed to construct and validate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I). The study consisted of three phases. In phase on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ID were examine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model. In phase two the model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an initi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In phase three, the model was reviewed and validated by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ID through a three-round Delphi study. The result was a revised and validat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Design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used in mode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internal validation of ID models using expert review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