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施平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3):31-33
语学科性质是语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也是热点问题之一,解放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见解。张志公先生鲜明地提出了语学科的工具性,分析了这一工具性的共性和个性,并由工具性的特点进而分析了道统一的辩证关系,对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语文学科定名开始,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目的任务的讨论便或隐或显地进行着。从某种意义上说,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就是探索使教学实践与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目的任务相适应的过程。实践表明,当语文教学较好地体现学科特质时,教学质量就会明显上升。反之,教学效果则会受到直接影响。本文试对建国以 相似文献
5.
徐有祥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3,(6)
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人文教育课等),根源在于我们对语文学科模糊的属性定位.学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学科定性,学科的性质不仅体现了学科设置的目的,而且决定着学科的教育任务,还是正确认识教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重要依据.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规范、丰富的语言,培养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工具性是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主”和“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认识和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对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广大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带着对真理追求的勇气和智慧,为之倾注心力,孜孜以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的思想解放中,语文教育研究也不断进入新境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呈现出理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9.
百年语文,风雨沧桑.语文是什么?这个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命题,从语文学科诞生之始就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一代代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为探求其真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直到今天,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描述和界定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而衍生出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毁誉参半,喜忧并存.可以说,语文教学改革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空前的责难.有激愤之士曾一度疾呼"误尽苍生是语文",更把语文学科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爱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2):21-23
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争论、界定,是语文学科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文学科从经学、史学、伦理学中分离出来以后,从语文学科“基础”工具到“交际”工具的变化,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史绍典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2,(1):15-16
2001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改革纲要)。这是教育部在大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2000-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纲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给了 相似文献
14.
曾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41-43
人们对语学科性质的认识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工具观和人观。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语学科性质观,对新世纪的语教育有着深刘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以“语”最早的名称为基础,试图从“语”学科的性质和作用出发来探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完成语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5,(34):70-71
自古以来,文学一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想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发扬光大起来就必须从孩子抓起。高中语文学科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中最基本的传播中国文学艺术的途径。虽然在小学到初中阶段,文学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外文学和新兴文学的入侵已经成为对中国语文文学的很大挑战,正日益侵蚀着中国语文文学的成果。通过以上叙述我们都已经清楚地发现当前国学文学中的危险存在,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语文的精华并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从其具有的教育特点和文化底蕴分别阐述其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结合语文这项课程的学科性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的实际建设,在高中生中选取学生进行不同方案的课程教学试验,最终比较效果,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兴趣,使语文这门文科乃至整个中国文学都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这是中国文化传统迈向世界的坚定基础。本文针对语文学科性质中的特点对语文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在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表明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学科建设这项远大而崇高的工程。 相似文献
17.
张福生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67-69
本针对语学科性质的论争,对以往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了辨析和比较,提出“语即语言的化”的观点,旨在揭示语既是语言工具学科又是人学科的根本属性,从而矫正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工具性轻人性的种种偏颇。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生活的边际就是语文的边际”,语文于是被人为地扩大化、泛化。语文的外延由此变得无边无际,语文教育研究陷入了一种无法圆说的逻辑悖论之中。语文学科本身应该有一定的基本规则,语文教学要在规则中求实,在规则中自由,在自由中创造。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20.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中国语文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带着满身历史烟云走到今天,由远古而近代、由现代而当下。在这个巨大的时空里,关于语文教育的思想始终在不断飞扬、不断绽放,不断沉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