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了1985年第3期《翻译通讯》上发表的齐香同志的《关于翻译工作质量问题》,深有同感。姜椿芳同志在1984年第10期《翻译工作新貌》中指出:“有些翻译的书籍或报刊文章,译笔似乎流畅可读,但经不起检查,一对原文,错误之多,简直令人吃惊。这种中文通顺甚至优美的外衣掩盖了译文的错误的情况,在解放前的一些译本中不鲜其例,而对今天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我认为这段话非常精确中肯,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2.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译语》(杨柳桥著,1958年,古籍出版社)译作。“世俗所谓道,可以管它 叫作道,可不是天地间永恒不变的道;世俗所谓名字,可以管它叫作名字,可 不是天地间永恒不变的名字。” 查:“道”可以叫作“道”,并没有说明什么是“道”?“可”,是不是可以译作  相似文献   

3.
张岱的《于园》一文(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末尾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学生普遍理解为:瓜洲的许多园林,都是凭借假山出名,到了于园(一游)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但学生手头所有的课外资料均译为:瓜洲的许多园林,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这也是苏教版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的“权威”译法。在这种翻译中,文句的主语显然不一致,对此,学生们大胆表示了怀疑。查阅张岱的《陶庵梦忆》及2002年12月第2版教材教参发现,原文这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  相似文献   

4.
青丹丹 《海外英语》2020,(7):130-131
石黑一雄作为日裔英国小说家,其在小说中如何以"自我"视角叙述中国"他者"形象,作者笔下的中国战时小说对于读者了解战时历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石黑一雄的When We Were Orphans的中译本,该译本由陈小慰翻译.该文主要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翻译理论,分析陈小慰译者在回译展现中国战时历史文本《上海孤儿》的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使用"他者"源语呈现的"自我"形象的翻译叙事,以及如何建构原文中的中国史实性与中国形象,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叙事实践中还原历史事件,以期让读者参与公共叙事中,从而探寻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英美文学中中国形象探讨的实践操作性与可行性,以期对译者在翻译时还原历史真相、构建中国形象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5.
孙春荣 《文教资料》2013,(26):29-30
《石曼卿墓表》在诸多中学语文试卷中频繁出现,网络上、中学语文试卷中多有译文.比较各种版本的译文,作者发现百度译文是多数译文的底本.然百度译文多有误漏,易误导读者.本文从文字、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其中的误漏作深入探究,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苏教版),有篇古文《岳阳楼记》,文中有两句话,一句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另一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教  相似文献   

7.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译文有数处似乎犹需推敲,现陈浅见,以就正于同行: 1、“宋有富人”:将“富人”译为“富裕的人家”,不妥,不若将“富人”译成“富裕的人"或"财主"。 2、'"暮而果大亡其财  相似文献   

8.
《反杜林论》中译本是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是一部很好的译本。但因原文内容丰富,博精高深,且因外文往往一词多解,因而翻译时产生一些差错是难免的。为了和同志们一起更好地学习这本经典著作,我仅把自己所见到的其中翻译方面的某些失误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反杜林论》一、二、三版序言,翻译有四个方面的差错。  相似文献   

9.
<剑桥欧洲经济史>是西方影响远播的经济史力作,资料详实,论述全面,视野开阔.诚如"译序"所言:<剑桥欧经济史>"本身是研究欧洲的经济发展进程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而是由此向外延伸至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远东的日本、中国以及印度等,在欧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中研究和探索欧洲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了欧洲经济史研究的范围,而将整个近代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视为欧洲起源并向全球扩散的过程,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对于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的中国经济界来说,<剑桥欧洲经济史>这样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经济史著作显然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三年出版的译文《乔叟文集》上、下两卷,是迄今为止国内介绍乔氏著作中比较完备的文献。笔者对本文集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部份曾经详细读过,深感译文笔调流畅,表意明快,而且对原著中人物的身份地位,音容笑貌间或能笔底着色,使读者对中世纪英国社会群相有一生动了解,藉此对作者描形绘影、幽默讽辣的文笔特色有所领略;这是译文最大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美凤欧云录》中译本是《新闻学》作者松本君平的汉译著作之一,对此书的介绍迄今只见到顾燮光《译书经眼录》中的著录。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考察,《美凤欧云录》具有"和文汉读"汉译著作的特征。书中"纽约新闻记者"、"英国之新闻事业"两节与《新闻学》相关内容有高度的相似性。译者钟璞岑一生行迹时隐时现,早年在南洋公学特班的受教经历是他留学日本不久就能将此书译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剑桥欧洲经济史>是西方影响远播的经济史力作,资料详实,论述全面,视野开阔.诚如"译序"所言:<剑桥欧经济史>"本身是研究欧洲的经济发展进程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而是由此向外延伸至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远东的日本、中国以及印度等,在欧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中研究和探索欧洲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了欧洲经济史研究的范围,而将整个近代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视为欧洲起源并向全球扩散的过程,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对于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的中国经济界来说,<剑桥欧洲经济史>这样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经济史著作显然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英汉大词典》是一部优秀的工具书,但其中少数条目、例句的释义(译文)似有某些不足.本文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与编者商榷,供其在今后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爱玛》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且揭示出.译者虽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仍能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黄娜 《考试周刊》2010,(7):34-36
本文通过比较三个《爱玛》中译本,从原作和译作及各个译作之间在风格、语调、翻译方法变化的形式、标点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细微差异上探索了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了译者在翻译《爱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4例。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译序能很好地将译者和译本的信息呈现给读者。该篇通过对《老人与海》较有影响的中文译文:张爱玲译文、海观译文和吴劳译文的序进行切入分析,找出译序折射出的译者与译文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得出,由于译者主体性的不同使得三个译文在总体格调、词语的选择和译文风格等方面呈现巨大的差异性。总体而言,张爱玲译文稍显繁复,海观译文略显华丽,而吴劳的译文则最贴近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相似文献   

18.
《墨池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新选的一篇文言文。大约是新选入的缘故吧,教材译注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也偏偏在教师最需要参考译文的时候断了档。如此一来,教者先就昏昏,遑论学者。本文就部分译注与编者进行商榷,并提供一篇译文,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9.
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译文是译者适应与选择的产物,没有译者的适应和选择就没有译文。本文以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工具,简评祝庆英的《简爱》中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和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20.
比较《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和中文本,发现中文本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的问题有:对一些重要句子和词语未做深入分析,造成基本观点的错译;对某些词语作粗暴的忽略,由于不恰当的省译而歪曲了句意;对一些非关键词语错译,造成译文表达的不准确。揭示中译本翻译中的问题,希望在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版之际能引起学术界对原著翻译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