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于丹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  相似文献   

2.
娟子 《小读者》2010,(9):1-1
孔老夫子万万想不到的是.两千五百年之后.他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个叫于丹的女教授,结下不解之缘。这个于丹使他的《论语》成为普世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3.
传媒时代加速了文学与影视的“互文”,这种“互文”关系无疑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张艺谋改编《妻妾成群》为例,用互文性理论来阐释在传媒视域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  相似文献   

4.
妈妈档案: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先后获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电  相似文献   

5.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之后,就遭遇了“挺于”和“反于”的“冰火两重天”,褒者誉之为“学术超女”、“文化的传播者”,贬者称于丹恶搞经典、忽悠大众,是“高学历文盲”。“于丹事件”的发生,其本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还是社会和国人灵魂的普遍浮躁,《百家讲坛》、出版社、媒体以及大众都难咎其责。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给您写信的时候已是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如果在春节期间打扰您,敬请原谅。我是一名高一学生,今年寒假有幸翻阅了《作文成功之路》,被贵社2004年第一期高中版《应该关注我们精神的奶酪》这一重头文稿所震撼。“鲜活的事实一·变形的影视传媒”讲到了当今影视传媒发生的变化:皇帝戏充斥荧屏、英雄戏占尽风光、搞笑戏方兴未艾。显而易见,影视传媒担负着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神圣使命,遗憾的是现在却发生了令人悲哀的“变形”。我无法对此妄加评论,我们看到皇帝戏、英雄戏仍屡见不鲜,像《成吉思汗》、《汉武大帝》等等,仍…  相似文献   

8.
古滕客 《今日教育》2012,(7):105-105
作为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讲完《论语》《庄子》,趣品完人生之后,又开始重温古诗词。在《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中.于丹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  相似文献   

9.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于丹成为“现象”,又是在讲读《论语》心得中“红”起来的,从事儒学研究的我,自然不能不加以关注。我刚刚拿到《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时,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少年月刊》2011,(3):9-12
近年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于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又是一位优秀的电视栏目撰稿人,她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先后任《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于丹,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精彩的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于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又是一位优秀的电视栏目撰稿人,她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先后任《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于丹,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精彩的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一炮走红。于丹用一己之得来解读典籍,把千年《论语》请出深闺;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圣贤思想,让孔夫子与现代人作超越时空的沟通。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毕竟瑕不掩瑜,“百家讲坛一开讲,满城尽说孔夫子”。就其传播诸子百家典籍的贡献,于丹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5年前,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讲《论语》,短短一周时间就成为一位文化明星。5年后的今天,她又将“人生的幸福感”这一命题融入到新书《于丹趣品人生》里,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于于丹的个人心得之所以能够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则主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国学热”与大众传媒及商业运作方式相互联姻所致。  相似文献   

16.
清茶润心     
在《于丹趣品人生》里,于丹讲到茶时说:“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生。有茶的Et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相似文献   

17.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18.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一则是受众的自我说服。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知晓于丹教授本人及其讲座内容,进而自我构筑于丹本人及其理论甚至《百家讲坛》节目的修辞权威,并通过自我接收于丹的修辞暗示,促成自我的思维论辩,最终完成修辞接受。  相似文献   

19.
北京于丹讲《论语》,“火”了儒家学说。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恰恰不同,道家学说反而更“火”。据悉,目前世界上图书销量排在前两位的是《圣经》和《道德经》。  相似文献   

20.
守望宁静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恰好寒假到了,上小学的孩子假期也较长,多少有些“闲心”,我就跟儿子商量:“假期一起背《论语》好不好?”小家伙勉强同意每天背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