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 《出版参考》2005,(20):39-40
独特的性情 秋耘是我最早熟悉的老作家之一.早在一九五六年,当时他与韦君宜一道主编的<文艺学习>连续几期展开了对我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讨论,而且讨论有愈搞愈大,不好收场的趋势.韦主编偕黄副主编找我交谈.韦的谈话基本上是对作品一分为二,但以保护作者为主.黄的谈话则一直是欣赏和叹息.他尤其喜欢赵慧文这个人物,后来的接触中他频频提到赵慧文.  相似文献   

2.
牛汉 《出版史料》2007,(4):71-81
从筹备到主编《新文学史料》 1978年我还没有完全平反,韦老太(韦君宜)信任,就调我去参加《新文学史料》的筹备,作为《新文学史料》筹备组成员。那时,有事严文井他们要请示中宣部的廖井丹和文化部的陈荒煤。我在干校和韦君宜一个班,常谈话,互相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1980年,我到山西省档案馆查阅资料时,看到了一本标题为《太行军区的概况——李司令员与美军观察组惠德赛上尉的谈话记录》的油印小册子。原件是三十二开折页装订的。由于用的是白、粉、黄、绿几色标语纸,其中许多字迹已经辨认不清。我将复印件带回北京,送给李达同志审阅。他重读了三十五年前的这份谈话记录后,向我谈起了当年他同惠德赛上尉  相似文献   

4.
从杨振宁的坦言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毕生难忘的谈话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来,有一次谈话令我毕生难忘。 那是1986年深秋的一天,我与原《高能物理》主编徐胜兰如约去西苑饭店拜会杨振宁教授。在得知我的身份后,杨先生坦言道:“我不希望记者写我的传略。” 见我在那里发愣,杨先生解释开了。他说,作家徐迟写过一篇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陈景润十分专心致志,撞在树  相似文献   

5.
<正>1995年夏,我的大舅赠我一本由他主编的1990年5月出版的第62辑《广东文史资料》。资料中有两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收复南沙群岛的纪实文章,一篇是由麦蕴瑜、麦士尧、何炳材、戴熙愉、林焕章等人口述,由我大舅整编的《1946年我国收复南沙群岛实纪》;另一篇是由原香港《大公报》记者黄克夫执笔的《南沙群岛实踏记》。这两篇文章详实记录了中国政  相似文献   

6.
刘果同志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长者。我乐意同他谈话、交心,喜欢听他讲话、作报告,爱读他的文章、专著。近日收到他的新著《出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我立刻展卷细读,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后如沐春风,感觉与读他的前两部著作(《刘果出版文集》和《刘果出版论集》)有所不同。《笔记》收录的是刘果同志1997年以后的文章,这段时间我们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风 《现代传播》2006,(3):147-149
如今,打开电视机,寻找一档谈话节目是太容易的事。十年前,作为电视谈话节目“开山鼻祖”的《实话实说》,今天已不再独领天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电视谈话节目内容在拓展,形式在翻新,逐渐形成了叙事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目和讨论型谈话节目三种较为稳定成熟的谈话节目类型,当然还可以划分为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以及情感性谈话节目等等。代表性节目如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讲述》;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夫妻剧场》、《荧屏连着我和你》;上海台的《有话大…  相似文献   

8.
6月8日《羊城晚报》刊载的一版头条稿《阿梅与小刚:一撞结亲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离家出走的湖北大冶市13岁男孩黄刚刚,在广东佛山被个体女司机李碧梅开的小货车撞伤,李碧梅照料黄刚刚半年,直到黄刚刚说出家庭地址和电话,由家人领回。故事还算感人,但其中一些细节和描写经不起琢磨,愈看愈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一是不真实。稿子的开头说黄刚刚的母亲通过电话向远在佛山的交警致谢,小刚突然抢过母亲的话筒深情地说:“梅姨,我好想你。你对我  相似文献   

9.
《新闻会客厅》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大型新闻讨论型谈话类节目。本文试图对《新闻会客厅》这档谈话类节目的分析,透视这种新闻讨论型谈话的特点、缺陷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论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先做的事便是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很早接触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后来,他主持生活书店,主编《生活》等报刊,也常常就职业道德发表文章。在重庆时,因为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分支店的增加,他为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写了许多“谈话”,就书店事业的管理与职业修养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些谈话以后整理成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其中对于职业道德也有着很好的见解。可以说,韬奋对职业道德的关心与重视是始终一贯的,他关于职业道德的许多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肯綮,就是在今天仍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不起琢磨的“新闻”6月8日《羊城晚报》刊载的一版头条稿《阿梅与小刚:一撞结亲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离家出走的湖北大冶市13岁男孩黄刚刚,在广东佛山被个体女司机李碧梅开的小货车撞伤,李碧梅照料黄刚刚半年,直到黄刚刚说出家庭地址和电话,由家人领回。故事还算感人,但其中一些细节和描写经不起琢磨,愈看愈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是不真实。稿子的开头说黄刚刚的母亲通过电话向远在佛山的交警致谢,小刚突然抢过母亲的话筒深情地说:“梅姨,我好想你。你对我就像亲妈妈一样……”  相似文献   

12.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中从事职业编辑工作时间较短的,恐怕就是郭沫若同志。抗战后期,他在重庆主编的《中原》月刊是他从事文学活动以来所编的第一种刊物。他在该刊创刊号的《编者的话》中自己承认:“我自己并没有主编过任何杂志,往年创造社虽然也出过一些刊物,但多半是成仿吾或郁达夫主编,有时是我和他们合编,我自己来主编杂志,这回要算是第一次。”《中原》创刊于1943年6月,时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因此《中原》的命运可以预卜。它只出了6期,按月刊来说,到同年11月便可出齐,可是却拖到1945年10月才出了第6本,即2卷2期,共费去2年又4个月的时间。对此,郭沫若是颇为恼火的,他  相似文献   

14.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6.
这一节我们要谈一谈刊物的主编. 一、万鸟主编及其他在我们谈论之前,我先讲一则轶事。有一本杂志,名叫《万象》,创办人聘请了一位主编,希望能把杂志办得生动、活泼,包罗万象,让广大读者都喜欢。这位主编喜欢养鸟,鸟类是他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东西.他认为大家对美丽的鸟儿一定也感兴趣,或者也应该像他一样感兴趣,所以,鸟类随着该主编人主编辑部而进入刊物——封面是珍禽异鸟,文章是鸟的奇闻趣事,不上半年,《万象》杂志便鸟言鸟语,啁啾一片了。结果呢?杂志由《万象》变成《万鸟》,读者渐渐离去.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三十年了。长期以来,范长江同志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回忆中,他三次对我的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坚持战斗岗位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九三八年武汉陷落之前,约在七、八月间。那时我才从西战场八路军五台山总部绕道西兰公路回到武汉,而他是经历了徐州突围和江西赣北战斗之后回来的。最初,他关心着在华北战地的摄影记者小方和通讯记者邱溪映等的下落。不久,忽然有人告诉我,长江决定离开《大公报》。当时我们不同意他在紧要  相似文献   

18.
谈话节目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除了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各地的电视谈话节目也为数不少,如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观众似乎已经习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谈话模式,多少产生了一些怠倦。与此同时,理论界对此类节目的讨论热情也不似开始那样高涨。总之,一度掀起的“谈话节目热”正逐渐冷却。这说明目前的谈话节目急需注入新的因素以调动和激发观众的兴趣。而在如火如荼的节目市场竞争中,求新求变是唯一的出路,这又恰恰是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所欠…  相似文献   

19.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4,26(2):194-195
正在美好的春日里,在校园的馨月湖畔,拜读了《编辑学报》2014年第1期发表的陈浩元主编的《你我戮力同心办好〈编辑学报〉》[1]一文,我的心也像那湖水一样,翻起了层层涟漪。一方面是被陈主编对这份科技期刊编辑同人刊物发自内心的呵护与期待,以及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真挚之情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是《编辑学报》对我无论是编辑工作能力提升还是个人事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权当是对陈主编文章的一种呼应吧,也可以说是为表达对《编辑学报》的敬意,我在此谈谈撰写科技期刊学论文的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20.
“其实,《自由谈》自来都是《申报》的副刊,1911年8月24日创刊,由王钝根主编,1915年3月18日,由吴觉迷主编,到了1916年4月1日,由姚鹓雏主编,到了11月,改由天虚我生(陈蝶仙)主编,才引起读者注意。到了1924年4月1日,又由周瘦鹃主编,他编辑时期最久,到了1932年12月1日,才由黎烈文兄主编。他只编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