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置不人池,鱼鳌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俗~~  相似文献   

2.
绿色的呼唤     
早在战国时代,那个处在铁器、刀光剑影的时代,我们的圣人就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这个问题,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佳句,用现代的观念来评价孟子的主张,便就是“可持续发展”吧,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个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或许因为那时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或对自然有一些破坏,也在自然界的缓冲能力之内,在那时,黄土高原还曾是“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0%,但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人类过分陶醉于改造自然的胜利,在战胜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回报了我们,公元6世纪末,天然森林在黄土高原上消失,3000年后,黄土高原上的草原萎缩、退化、沙化,如今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望去茫茫是尘土,再一次验证了几千年前我们这位圣人所说的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3)的第三单元选录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文章,即《寡人之于国也》。该文中有这样一句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教材对上文中的数罟不入洿池是这样作注释的: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密。罟,网。洿,深.盵[1]  相似文献   

4.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5.
1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 :胜可知 ,而不可为。[译文 ]孙子说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 ,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 ,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敌人出现空隙 ,就乘机击破它。因而 ,善于作战的人 ,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 ,胜利可以预测 ,但不可强求。[评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 ,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孙子.形篇》中"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的部分有代表性的一些注译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为合适的一种解释;通过对"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通行译文的分析和探讨,结合对《孙子兵法》思想体系的理解,提出了对该句的新的理解,并由此反驳了关于孙子存在英雄史观唯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尊师与师尊     
谢邵阳 《教师》2013,(24):1-1
古人云:"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欲使不愚,非教不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无教师,人类非幼稚得彻底不可。因此,教育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不能没有教师,这是不容置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孙丑问曰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如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相似文献   

10.
《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胜一负"有的注曰:"胜负各半".此注释不确.战争中,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方情况去作战,战争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怎么能够预言胜负各半呢?这显然与作者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用意是相违背的.另外,"一"作"各"解在词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一"无"各"意.句中的"一"应作"或"解."一胜一负"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形篇>的主旨思想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从职业心理的角度而言,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发展应具有这样两种态度和意识:一是要善于规划,积蓄实力,充分准备;二是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寻求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2.
在《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为三姐妹篇,相互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孙子通过层层论证,实现了军事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据此,三篇中的“形”、“势”、“虚”、“保法”、“不责于人”、“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和“故曰胜可为也”等词语的注释都应重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在这些兵法的论述中,强调了出奇制胜的策略,蕴含着“奇正相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对其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却不一而足,在面对"人类中心主义"可否超越的问题上,更是莫衷一是。自柏拉图以降,人类就踏上了"自我中心"的超越之路,但此种"超越"并非等同于"废除",而应该是扬弃,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确又具有不可超越之处。笔者认为,人们改进自身思想,从敬畏人类到尊重自然的转变,恰恰正是解决矛盾,统一超越与不可超越辩证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胜可知,而不可为"是积极防御战略的战略指导思想;"胜于易胜,胜于已败"是积极防御战略的战略目标;对政治、法制、兵力的综合运用与把握造成具有绝对优势的战略态势,是积极防御战略思维范式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然而,迄今人类所取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了困扰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在当代愈演愈烈。基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考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天人合一"思想中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多种"不可持续因素"互相叠加,引起共振效应,使世界即将步入"最狭窄环境通道".人类应共同面对这一现状,因此,在高职生物学教学中通过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的教育,宣传、贯彻、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昂首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新经济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它那随之带来的激烈竞争。诸如"网络经济"、"学习型组织"等新经济名词频频见诸报端,令人目不暇接:什么"数字化社会"、"虚拟化生存"云云,时时刻刻给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新的挑战。所有这些五彩缤纷的社会经济新现象,说穿了,其实质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传统层面上的物本经济正在向人本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以"人本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环境中,"以人为本者胜"已经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生存竞争和超越发展的制胜法则。 --就个人而言,比尔·盖茨何以成为世界首富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英雄?就是因为他拥有由世界顶尖智慧的头  相似文献   

19.
游上清潭记     
卓厚宝 《当代学生》2011,(Z4):108-109
[明]徐弘祖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为上洞者。土人日:"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出把七道。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渴望永生,但在设想永生之后的身体变化时,不少研究者却认为,人类并不会像电影中的帅哥美女那样越来越"标致",反而会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怪异"。设想一:防车祸体未来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发生改变,车祸发生率也可能不断增加,针对这种情形,国外有研究人员绘制出未来人类要长成这个样子——这位"人兄"头部有着超级厚的头骨以保护大脑;面部很平坦,不容易在冲击中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