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户籍居民中的农转非群体出身农村但获得了城市户籍,经历向上流动后兼具较高的阶层地位与强烈的进取精神。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追访数据,比较农转非子女和城市子女的学业成就差异,以及其学业成就的生成机制,发现农转非父母的双重选择性特征使其子女较城市子女有学业优势,具体的作用机制是践行高教育期望与高资本投入的教育模式。其中较高阶层地位的教育影响主要由资本投入传导,强烈进取精神的学业效应则主要依托教育期望传递。本研究揭示了农转非父母向上流动会带来子女学业优势这一“流动的红利”,而进取精神则可能是父母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另一种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温暖的教育     
苏凯 《教育文汇》2007,(11):28-28
8月30日是高一新生入学的日子。甄枫的父母领着她前来报到。她的父亲见到我连声说:“我们是粗人,不知道怎么教育子女。孩子小。不忍心让她过早进入社会。我们把孩子送来.不指望她有什么大出息,只求她多受点教益。”说实话,这样的父母,我是第一次碰到。桐城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名校.把子女送到这里.谁不希望学业进步,成龙成风?他的话,让我感受到他的朴实.  相似文献   

3.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6,(3):32-32
缺优良家风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之心很迫切,但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习惯于吃喝玩乐、请客送礼、不学无术,孩子当然是“近墨者黑”。  相似文献   

5.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洁言 《家教指南》2005,(7):22-23
为人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望。然而,不同年龄段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却明显不同。一项新近完成的调查显示,年轻的父母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有势,而老年人更希望子女稳定和安逸。对于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期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子女中哪些获得了优异的学业成就,以期帮助更多的弱势职业阶层子女提高学业成就,以助于实现社会和谐、教育公平。研究表明,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获得高学业成就的关键在于其所特有的文化资本,父母的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学校归属感、同伴表现、学习态度是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联合学校、社区,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使弱势职业阶层父母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高教育期待;学校应该关注弱势职业阶层子女的归属感;弱势职业阶层子女要利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禀赋优势积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8.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9.
四川成都广安区富源公司董事长冉敬芳与自己的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协议》规定:1,5个子女读书,如果谁愿意读书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2,5个子女中,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3,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4,5个子女将来交朋友,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权利继承父母的财产。  相似文献   

10.
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冷漠、挑剔、“软硬”不吃。社会学家认为导致学生性情冷漠、处世态度消极,家庭、社会、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使孩子不能正常的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社会上对个性张扬的标榜,使得稚嫩的心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这就难免使教学在一部分学生中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然而,我认为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是学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家庭也开始富足了,家长不惜智力投资,期望子女一心一意读书、成长。但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问题上,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希望子女读书,不要求他们全面成长。为了读书,可以"肩不担担,手不提篮";认为给自己的子女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生活得舒舒服服,甚至连一些举手之劳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也"包"了。不让孩子玩,不给孩子一点自由,担心孩子玩了,学习会不行,安全会出问题,等等。可以归结为父母对孩子过多关注和宠爱。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问一下中国的父母:“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们会说:“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乎,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是生活的重心,是自己的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替子女承担下来。中国的父母活得苦,活得累。但当亿万个父母挥去额头的汗珠,不厌其烦地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孩子却说:“活着太没意思了,我觉得家里最好的地方是厕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但在早期教育汹涌澎湃的浪潮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令父母目瞪口呆:“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据了解,父母的“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唠叨,等孩子一坐到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业、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孩子对此很厌烦,只好加快吃饭速度,草草结束用餐;二是批评指责,有些父母把孩子的一些问题搬到餐桌上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119名高成就和111名低成就初中学生心目中的父母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低成就组相比,高成就组父母对子女有更高的期望,尊重子女的意见与选择,给予子女较多的鼓励而不是惩罚与责备,在批评子女进会顾虑其自尊,与老师联系时能客观地评价子女的优缺点及讨论其需要改进之处。高成就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少使用“惩罚与严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不论在哪里读书,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好,长大后有出息。尤其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提高学业质量而改变命运,赢得一份好的前程。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关爱,莫过于帮助孩子提高学业质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具有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管理》2007,(4):40-43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据四国高中生自我报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较高,且母亲的期望都高于父亲。其中,韩国父亲(76.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美国父亲(69.2%)、中国父亲(62.0%)和日本父亲(57.1%)。同样,韩国母亲(78.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日本母亲(73.7%)、美国母亲(73.1%)和中国母亲(65.8%)。  相似文献   

17.
简评:地处贫困乡村,父母为生计到处奔波,打工挣钱,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留守在家,使他们成为有父有母的“孤儿”。孩子们有苦难述,只好以书信的方式倾述内心的凄楚。文章感情真挚,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环境是三种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利用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学业良性发展。一、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一)家庭中对学生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包括:1.父母概况。包括父母的身心健康水平、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2.父母同子女的关系。3.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式(大致有六种方式,即溺爱型、专制型、神经…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西方国家的青少年70%以上有心事愿意向父母倾诉,家里的大事多与孩子商量决定,孩子的事由孩子作主;中国青少年只有30%将心事告知父母,孩子的事基本由父母包办代替,然而大多孩子并不领情。劳心劳力的父母与衣食无忧的子女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心里话”对谁说据对一万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约有89.8%的学生不愿与父母说话。有些学生说,我也想与父母多交流一人C里话,往往话到嘴边就梗阻了。父母是子女的“师长”,子女是父母的“。:头肉”。两者之间木是紧密无间的血缘关系,应无话不该。而眼下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