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薇  朱宇辉 《江苏教育》2008,(14):76-78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贯彻《数学课程标准》,要突出人本意识和“数本”意识,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还要有数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学生和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数学世界的主人,让数学活动成为孩子快乐学习之本.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不占主导,第一册数学教学内容真的很简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比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学段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学习形式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同时,他们又有好奇好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而综合与实践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恰好适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10以内数的分与合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各有侧重:"2~5的分与合"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分与合"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因此,"6、7的分与合"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的本质一般是指那些隐藏着的和决定数学现象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思想方法等,教师的教学若能突出知识的本质,那么教学就有了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为伊消得人憔悴”——课堂回眸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后有一节“用数学”的课,在批改本课作业时,同组的老师纷纷抱怨:“这几天的作业做得太差了!”“课堂上强调好几遍了,还是错!真是没辙!”……一时间,大家都似乎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都争着抢着“倒苦水”。听了大家的牢骚,我也是感慨万千。是啊,  相似文献   

7.
正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工作坊(workshop)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确立4-5人为学习组,选定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协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高效课堂、增强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解教师教学任务、增强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策略。一、课堂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五年级上册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统计》单元变更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内容同样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何把握教材的变化,挖掘这"旧貌"中孕育的"新颜",进而往"旧瓶"中注入"新酒",将"旧内容"上出"新思路",对于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素材选择的不同关于学习载体,新旧两版教材都注重从学生已  相似文献   

9.
<正>"探索与实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段教材的重要"练习板块"。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特色"板块"往往被教师按部就班地静态呈现,或是当作普通习题处理,或是轻轻跳过淡化处理,它的编排意图、思维含量却少有人深究,"探索与实践"教学仅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如何发挥"探索与实践"这个板块优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从知识点分析.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安排了一个“搭一搭”的数学实践活动,意在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部分老师觉得这个内容相对简单,习惯以各种练习题代替学生的操作和体验。笔者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看到同课异构的两节“搭一搭”.这两节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其中一节课复习导入的题目恰巧是另一节课新授的主要例题。看来,每一位老师对教材、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工作坊(workshop)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确立4-5人为学习组,选定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协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高效课堂、增强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解教师教学任务、增强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贯彻《数学课程标准》,要突出人本意识和"数本"意识,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还要有数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学生和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数学世界的主人,让数学活动成为孩子快乐学习之本.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不占主导,第一册数学教学内容真的很简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  相似文献   

14.
施庆伟 《考试周刊》2013,(69):68-69
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画正方形》,为之折服,认为是"沉稳、淡定、睿智"的一种艺术享受,充满"数学的魅力". 一、层层递进:让学生历经学习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在《画正方形》这节课上,刘老师通过"三画一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三画"就是:一是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任意面积的正方形且四个顶点必须都在方格子的交叉点上,学生驾轻熟旧,虽大小不一(最大的只能画出面积是36的正方形),但都是横平竖直的正方形跃现于方格纸上,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13=1,2=4,32=9,4=16,5=25,6=36;二是在同样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并且四个顶点必须都在方格子的交叉点上,但面积不能是1、4、9、16、25、36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阅读教学诸多目标任务,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靠的是一整套小语教材的教化,而非一册教材、一篇课文。如果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必须突出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时间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指的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主角参与创造性学习、延伸性学习。"可视化"数学课堂是一种教学主张,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隐性的数学道理、数学思考和数学思维显性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道理摸得着,通过直观表征让数学思维看得见,通过语言表达让数学思考听得到。通过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反思作为思考的一部分,即"反省,回头、反过来思考"之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是"数学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言:"强调体验、经历、探究,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忽略了反思,我认为反思可能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听过一节二年级《时、分的认识》的展示课.由于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加之本课的知识点繁多而杂碎,执教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1)引入新课,猜谜语.录音播放了4个有关时间和钟表的谜语,虽然学生经过思考最终都猜出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学游戏”是指在数学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就知识目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方 《学周刊C版》2010,(12):81-82
把上课称之为“舞”,源于我对课堂的理解。课堂不仅是师生声情并茂的演绎,更是心灵与思想的自由舞动。上学期我执教了“整理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三次教,三次不同的效果,我在思考中有了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