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学伶 《教书育人》2010,(8):104-105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也是甘肃藏区第一所培养中高级民族师资力量的大学。如何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特定的区域和民族以及特定的学科教育和语言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既切合藏族学生自身特点,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科学有效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是实现藏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校的首要任务。藏区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必须正确把握藏区高校办学环境、校园文化、服务面向、政治层面、师生交往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影响藏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管理等因素。藏区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重在形成深化师生思想认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藏区教育受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重视藏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藏区要在开办寄宿制学校,发展实用教育,建立激励和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服务民族学生、培养民族人才,开展双语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突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确保藏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藏区的社会发展宣传,是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目前藏区社会发展及其宣传工作的现状,从做好民生宣传、促进民族和谐、描绘民众幸福、维护民族团结四个方面探讨了藏区社会发展宣传的基本思路.同时,还提出了要融入民族元素,有效地增强藏区发展宣传的影响力,形成具有藏区特色的社会主义宣传报道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生流失包括辍学学生和转出学生,康巴藏区呈现出少数民族学生辍学严重,汉族学生转出的普遍现象。通过分析发现民族文化、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社区环境、学校教育缺陷是导致藏区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结合康巴藏区当前的教育现状与地区特点,提出控制学生流失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院校的性质与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及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学校要从提高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民族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及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藏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位于其中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既具有内地高校文化的一些共性,又具有四川藏区独特的文化基调和氛围,在趋同性日益明显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笔者将以四川民族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例,来探讨四川藏区高校如何走出适合自己的地域性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藏区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服务振兴藏区经济的历史重任,而随着职业督导的发展,各藏区高校也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各项职业能力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职业督导的背景下,对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其在现代网络社会中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族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突出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地处甘孜藏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线,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坚持“四观两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主题,注重紧紧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民族高校的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收到较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韬 《时代教育》2007,(7Z):40-40,68
藏区历史悠久,产生繁衍的艺术独特而神秘,但多年来对此展开的研究并不多。高校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更是相对滞后,原因颇多,本文旨在探索藏区高校充分利用本地区艺术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对四川藏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以确保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和地域环境等诸多原因,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加之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相勾结,大肆诋毁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鼓吹“西藏独立”,在此情况下,做好藏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国家统一,粉碎“藏独”分裂主义分子阴谋,保证国家长久安的需要。国家现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办有西藏中学,也是意在对藏族青少年从小就抓起,培养他们成为建设薪藏的栋梁之材,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可靠的接班人,以期让藏区的经济腾飞,迅速赶上发达地区的步伐,这些措施正是党中央的英明之举。 雪域高原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自然条件与沿海和内地比确实差的太多,内地分去的大学生因长期在条件好的地区生活,对藏区气候、生活习惯、人文观念等,在心理上一时不容易适应,干上几年就又要求内调了。所以藏区的人才培养主要应立足藏区高校,即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长远之策。藏区的高校主要是为藏区培养人才,是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各民族间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深化,汉语成为我国通用的交流工具,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广泛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指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藏区小学生由于地区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受藏语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用母语表达方式转换为汉语口语表达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缺乏汉语口语交际的环境,致使在藏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那么,如何有效提升藏区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藏区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大量藏区学生进入内地接受免费中职教育,但这些学生入学以后,很不适应新环境。文章针对藏区中职学生在新的特殊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分析了影响学生不适应新环境的一些因素,挖掘出了学生不适应新环境的一些心理问题,探究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藏区高校准确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主题,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藏区高校学生直观朴素的爱国情感、自觉理智的爱国精神以及持久坚定的爱国行为,对推动民族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加大对藏区民族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进入内地高职院校学习,教育援藏作为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民族政策,是推动藏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系统分析藏族学生的特点。结合藏族学生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差异,提出藏族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内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内地高职院校藏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藏汉双语人才是藏区的紧缺人才。培养藏汉双语人才是藏区高校重要的义务和职责。现阶段藏区高校在藏汉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结构单一、学生入学时文化和专业基础较差、双语师资缺乏且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实践环节薄弱等不足。为促进藏区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藏区高校应在确立均衡化与技能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藏汉双语专业结构、藏汉双语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化、增强藏汉双语专业修业时间灵活性、强化实践实训、培养多元化双语教师与管理人员、加强校地合作、双语人才培养定单化、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流迁徙的大走廊,多元文化并存,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甘孜州广播电视媒体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加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创新民族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使甘孜州广播电视台成为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流阵地。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康巴藏区中学学校开展藏民族传统体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康巴藏区中学的开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课程未包含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学校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少量涉及外,学生难于在校期间接触到藏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学生对藏民族传统体育认知性差、参与少、对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淡薄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藏区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有不同,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藏区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