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长爽 《天津教育》2014,(17):105-105
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为给智障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坚持“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理,融入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智障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着恐惧、自卑、害羞等心理障碍。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克服智障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获得支持性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特色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教育行动。该课程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真实性,能够有效地拓展智障儿童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快乐参与到所处的“社会大花园”中。因此,精心策划、实施适宜的特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全纳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遵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思考、实践,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廖健华 《生活教育》2014,(12):112-113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核心,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训练与研究,不断探索"生活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智障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社会情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让智障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一定的生活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7.
何卫萍 《考试周刊》2016,(11):161-162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思维能力往往过于直观,抽象能力较差,概括性思维差,整体的思维能力缺乏目的性和独立性,使得他们的认知、情感、沟通能力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学校学生,为了让智障学生能更好地步入社会,回归主流,智障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与落脚点,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适应社会,使他们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因此,应以生活为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生活劳动,在各类活动中建立有效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习是指在教师的带领组织下,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发现并弥补自身知识不足,能力不足等缺陷,找准自己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目标的过程。它是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获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他们告别校园生活、踏入社会的一个跳板。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获取操作技能的同时,知识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迎接社会的挑选。  相似文献   

9.
智障儿童生存能力是智障儿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中社会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文章从学会生活自理,在生活中锻炼智障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智障生充满学习信心;创设仿真情境,培养智障生生活态度;通过游戏形式,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来他们将没法在社会立足。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智障儿童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特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文章主要结合新课标,论述特校学习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引领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让智障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有效地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旨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智障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呈现障碍类型复杂化趋势,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任务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培智学校遵循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一体两翼"原则,设定差异化、多层次教学目标,选择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和寓教于乐的训练方法,把握循序渐进、反复实操的教学核心及家校合力共建机制,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出适合生存的反应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心理健康就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会给个人的长远发展带来障碍。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同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的强化训练习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特殊人群,尤其是智障人群的教育,智障学生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也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体育手段能够有效地发展智力障碍学生身体机能,促进其个体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形成,尤其对发展特殊儿童群体运动技能的效果明显。体育教学旨在提高智障学生的身体素质、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动作协调性等多方面能力,此外,对于增强智障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日益变革的社会,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故高职院校需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策,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生活,自食其力,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生活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的关系,但生活适应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  相似文献   

18.
刘锦 《中国培训》2002,(11):43-43
技工学校班主任应配和学校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作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1、帮助学生确定目标,认识自我校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叹息:干什么都没劲。究其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力量的源泉,确定了目标,就确定了行动方向,由此产生了达到目标的原望和动力,从而能积极地行动起来。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长相适应,如果目标确定得不合适,也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行为及结果。2、教育学生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19.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作出的适合生存的反应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应局限于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还必须要加强劳动者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成才之路》2013,(24):28-28
学生具备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体育与健康观念和参与方式,从而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