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幼儿园的教育规划与教学管理工作中,幼儿的规则适应性、社会性教育与独立性培养等属于教师重点教育培养项目的构成部分。随着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社会、家长等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具有了全新要求,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幼儿思维启蒙、性格教育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学规划工作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从幼儿的规则适应性与独立性培育的重要性出发,对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与教育活动构建等方面展开了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过相关探究成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王沐 《教育导刊》2021,(5):93-96
规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幼儿规范行为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建立.研究从规则教育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活动中规则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其中体现出的教师规则教育观,找出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幼儿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必须改变以往在家庭中散漫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些集体生活的常规意识,包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和他人相处方式等等,这些良好的规则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小班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对他们的引导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我们将基于游戏、肢体、儿歌和标志四个部分来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0):167-168
"家规家训"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工具,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家规家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幼儿园开展的"家规家训"活动为案例,分析如何在此次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需要制定活动的具体规则,并且要求幼儿遵守活动规则服从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中有序地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必要性,为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本文首先说明幼儿在活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问题,并提出"家训家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以及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集体教育的机构建立规则和自由的意义与作用。同时简单阐述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幼儿园应该如何建立与执行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相似文献   

6.
规则意识的形成和规则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涵,规则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的规则意识是超越客观知识的主体品质,规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而非损己利人,规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而非教师传授。从规则的生成和规则的执行两个角度出发,开展规则教育要尊崇幼儿的天性,师幼通过对话共同建构规则;发挥教师指导和同伴榜样作用,创设"会说话"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幼儿违规内容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主体性,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制订幼儿园常规,实施班级有效管理。通过对两所幼儿园三个年龄组幼儿违规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了幼儿违规内容在不同类型活动、不同范围领域以及不同规则来源和表现方式这四个框架中的具体情况,并提炼出3岁-6岁幼儿违规内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提倡赏识教育、自主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问题,比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散漫、自由的现象。他们对规则的了解是很浅显的。如就餐而言,在物质条件日益提高以及在"小皇帝、小公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幼儿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进餐环节,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多让幼儿体验成功,家园合作,发挥家庭提高幼儿规则意识的优势,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规则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和制度.园规(幼儿园规则)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愉快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现实中的园规往往异化为压制幼儿的工具.妨碍了幼儿的自由,约束了幼儿的发展.面对园规副功能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反思、审视园规.园规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园规设计必须合乎公正、民主、自由的伦理精神,园规运行必须遵循公平、和谐、效益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规则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这导致规则本体的教育功能被遮蔽。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规则教育承载着幼儿的德育教育功能。在规则教育过程中,应基于自由实施规则教育,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考虑幼儿的长远发展,坚持双方民主平等参与等原则,使规则教育回归本位,实现育幼功能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发展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一所幼儿园中316个家庭的幼儿行为规则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法和认识、态度相互矛盾,导致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有所缺失。教育者应转换规则教育思维、坚持正面管教、辅以"自然后果法",重视榜样的作用,依托优秀文学作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施教,引导幼儿主动"生成规则  相似文献   

13.
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是幼儿规则教育养成的一种主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幼儿规则教育的互动模式主要包括由幼儿"违规行为"引发的互动和父母主动发起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养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2):167-168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通过创造条件以及提供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用歌唱去感受和发现音乐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需要教师及时构建适用于幼儿需求的歌唱教学方式来引导幼儿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本文立足当前教师对歌唱教学的困惑,尝试开展"自主协作"视角下幼儿园歌唱教学新设计与实施,从"浸入式""唱游式""多元整合式"等教学路径出发,探索新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方式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更让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2所幼儿园6个班级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出的412条规则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过于关注生活规则、公共规则教育,忽略了幼儿的交往、道德规则教育;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对幼儿的进餐、活动转换约束性要求过多,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发展;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命令性规则多于提倡性规则,不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专制性规则多于授权性规则,重在教师话语霸权,忽视了幼儿的话语权与参与权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规则重管理轻发展、重约束轻自由、重灌输轻效率。幼儿教师制定与提出规则应增强有效性、科学合理,要求幼儿执行规则的力度应合规适宜。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规则"具有普遍性,其对座位、入座、坐姿、声音、干净和速度的要求详尽。教师采用公开批评和隐蔽规训的技术,通过个别处理和集体教育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维护班级的活动秩序。但这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幼儿处于高控状态和陷入等级化危机,单一的模糊性评价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教师需以幼儿为本,生成幼儿自主的"真"规则,还可针对幼儿的进餐行为形成具体的"个案",促成幼儿的具体性、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给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班级常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何为常规呢?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  相似文献   

19.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一直以来,区角活动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角游戏是区角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区角游戏多样形式及丰富内容,更深得幼儿喜爱。然而在开展以区角游戏为主的区域活动时,幼儿规则意识淡薄、违规现象频发等情况层出不穷,影响区角活动质量和效果。为此有必要结合幼儿园区角活动,进一步探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以期为幼儿日后学习、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晓花 《文教资料》2007,(10):162-163
幼儿常规的培养是适应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幼儿园集体主义教育的开端。但是在对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教师控制过多,并且将个人意志凌驾于规则之上,不重视幼儿对规则本身的敬畏,以及过多地针对幼儿个人的评价等等不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不利于培养幼儿对集体的责任感,不利于促进幼儿良好集体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