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不仅要传递基本信息,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和语言成分来传达语用信息,构建语篇语境。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明示话语意图的手段,是听话人推导话语意义的标识。课堂语境具有很强的可构建性。教师话语标记语对课堂语境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3.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4.
以《鲁豫有约》为例,从语用层面分析了电视访谈节目中跳脱的类型及其应答方式,并基于顺应论探讨了跳脱生成和应答的认知原因。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制约说话人的话语跳脱的生成和语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听话人对话语跳脱的推理和应答。因此,跳脱的生成和应答都是对语境成分的动态顺应。跳脱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巧妙运用可以保证良好的交际效果和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网络用语Yo的明示-推理交际观模式,发现说话人通过网络语Yo,可向听话人传递刺激信号,向受话人明示会话即将开始或传递某种简短信息,使受话人对这种符号进行相关解码,明确说话人的会话意图.听话人凭说话人提供的显映方式及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最终可正确理解话语含义.  相似文献   

6.
口译是一种有源语说话人、译员和目标语听话人同时参与的特殊形式的交际.在口译过程中,受到口译自身特点的制约,译员往往会采取多种翻译策略来处理源语话语中所传达的信息,这些都是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都是传递从源语话语中所获取的最佳关联的结果,也是其作为虚拟说话人(即说话人的代言人)追求话语最佳关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you know在具体语境条件下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与辨析。分析话语标记语的部分特征与功能,指出它的元语言功能。重点分析you know在交际中的提醒功能,以及对增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认知共性所产生的影响等,交际中类似标记语的出现实际上是交际顺应的需要与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