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因为经验性审美能唤醒学生的音乐本能,思维性审美能促进学生的音乐感悟,表达性审美能引导学生的音乐表现,文化性审美能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能愉悦人的心情,更能使人在音乐的美妙旋律熏陶下去发现美、追求美。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适当、合理地利用音乐,能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更具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形、声、光、色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音乐渲染了"美"的气氛,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美"的音乐材料。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紧紧围绕一个"美"字,让学生始终处在美丽的环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创造着美,以及认识美、审阅美、创造美,能在"美"中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能给读者以音乐美的享受。朱自清散文的音乐美突出表现在音响美、节奏美和回环美三个方面。本文试图以中学课本所选的散文为例,略述笔者对其音乐美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从贯彻"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知、情、能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关注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探索音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重视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辩证看待新课改,准确定位音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白文俊 《家长》2022,(2):134-136
美术和音乐能通过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在大美育观背景下,应融合音乐和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高尚思想,让学生可以用耳朵感受音乐的美,用眼睛感受美术的美.在美术课堂上引入音乐,能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和美术审美的差异,将音乐之美与美术之美相结合,所形成的课程内容更为充实,让学生身处艺术氛...  相似文献   

7.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的教育功能是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启迪人们追求美、向往美,形成良好的心理需要。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音乐教育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音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音乐用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好奇心足以使他们为音乐的美所吸引,但是如何能让这种兴趣更持久、更巩固是教育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  相似文献   

10.
明代王骥德论及戏曲音乐时,曾提出“美听”之说。元明戏曲语言之所以能形成“美听”的审美效果,关键在于根据音乐来确定文词,使文词的韵律符合音乐的旋律,使曲词具有韵律和节奏美,使宾白也具有同曲词一样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音乐中乐曲旋律的美、歌词语言的美、音响意境的美、表演形体的美、演唱情感的美等,都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音乐既能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又能丰富联想、活跃思想、开启智慧、激发创造。怎样运用音乐来丰富孩子多彩的人生,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用快乐音符美化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选取音乐,让课堂流淌音乐的灵泉,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朱萍 《考试周刊》2013,(75):179-180
<正>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音乐鉴赏在教学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音乐鉴赏就是运用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高中音乐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师引导,运用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及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律动、舞蹈表现音乐,在律动和舞蹈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我在教唱《青春舞曲》这首音调甜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疆民歌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遍《青春舞曲》.  相似文献   

15.
合唱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的集体艺术表现形式,中职生通过合唱的训练,能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美、情感美、和声美以及合作美,进而情感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和自信心获得提高,对集体意识也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强化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高扬 《辅导员》2011,(30):57
我们常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实音乐也是语言的艺术。音乐的美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的音乐教师当然必须有一支好嗓子,懂得乐理知识,或者精通一种或几种器乐的演奏,但这还不够,好的音乐教师还必须能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让学生领悟音乐的自然美。音乐来源于自然,可以说音乐作为一种动听的声音艺术,并不是人独有的,在人类音乐诞生之前,自然界已经存在着多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从而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孙俊翎 《学周刊C版》2014,(6):193-193
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从而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角度对艺术体操的乐感美等方面 进行了分析,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如果离开了音乐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音乐赋予艺术体操的生命,而艺术体操通过形体动作更能展现音乐的美。也是感染女生对艺术体操产生吸引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艺术,给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音乐能唤起人的心灵震撼,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是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时期,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感受、鉴赏、体验音乐美的享受,并通过音乐艺术的欣赏与对美的享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本文结合多年的高中音乐从教经验,总结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