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5,(23):18-23
通过对2012-2014年间国内不同平台发布的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进行文本分析与框架研究,了解国内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危害·恐惧"与"责任·诚信"是目前该主题公益广告的主要框架。前者通过渲染了食物的"毒性"或强调对人体的危害等方式来表现主题,食物成为罪魁祸首,人为与制度因素被淡化与忽视。后者将食品产业链上成员与消费者进行关联,强调产业行为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这一框架被赋予了较高的道德意义与期望。这两类框架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两者都将食品安全视为整体来建构,较少从具体层面或问题入手,诉求对象混乱、关注视角单一以及缺乏具体改进建议,容易导致公众情绪恐慌与责难。  相似文献   

2.
杨鹤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141-146
[目的/意义] 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正式文件),ACRL建议各图书馆将其与2000年《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配合使用,以继续探索变化中的新信息生态圈,希望通过分析其创新之处及思考存在的问题,为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阐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理论基础及各子框架内容,分析其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 认为面对新交流技术及网络协同环境,,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要重视信息活动的情感因素,能指引社交网络化的信息活动并通过加强元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目前面临3个主要问题,即是否废止旧标准存在争议,图书馆员对其的接纳需要时间以及《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徐文静  彭立伟 《图书馆杂志》2022,(2):103-111+127
本文通过对2014年后有关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的英文文献进行调研,分析《框架》对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影响。研究发现,《框架》影响了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改革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深化了教育评价。在教育内容方面,《框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从基于技能转向基于阈概念,促进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养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教育内容范围从高等教育领域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教育方式方面,《框架》采取了形象化的教育故事与小短文的教学策略,通过服务研习实践,开展了自我反思式和探究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受《框架》影响,出现由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或二者有机结合,从终结性评价转移到形成性评价或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工具包》是针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全面解析和操作指引,它明确了《框架》深入到学科学习的意图,厘清了《框架》基础理论,发掘出适合《框架》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框架》的可操作性。移动信息素养是既有信息素养的延伸拓展,《工具包》在指引信息素养教育方向的同时,也为移动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深入学科教学、结合移动情景教学、及时进行学习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朱青梅 《兰台世界》2012,(14):63-64
本文基于信息化发展背景,通过研究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趋势,从公益性网络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入手,分析了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发展趋势和特点并提出了高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有自己的客户信息仓库。围绕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及同业的客户管理现状,分析论证建立客户信息仓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秦小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139-144
[目的/意义]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最新颁布的信息素养指导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详细解读,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发展动态,为新时期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具体内容,建立框架结构模型,并与2000年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其显著特征与改进之处,思考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方向。[结果/结论] 认为《框架》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新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向融入学术、注重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已经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学者所广泛关注。然而,系统化、深入的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其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为档案信息公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美国档案部门积极应用档案信息公开社交媒体策略,大力公开档案信息,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分析了社交媒体策略对美国档案信息公开的影响,评价了美国档案信息公开社交媒体策略的应用,并总结美国经验所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档案信息公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刻不容缓。有必要从国家顶层战略高度构建宏观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战术角度在各档案保管单位构建微观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我国2003年以的来信息安全保障政策为指导思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分析美国档案信息的服务机构、服务保障、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美国档案信息服务遵循开放管理、自由利用、便民活动与交互管理等基本原则,形成了公开服务、平等服务、人本服务与个性服务的核心理念。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可以借鉴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档案服务制度、构建档案服务网络、加强档案服务意识和优化档案服务方式,从而促使档案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4.
15.
在食品安全为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背景下,本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一主流媒体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栏目,对其2003年到2013年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N=320)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对国内和国外食品安全报道同样多用情境框架和责任框架,但对国内议题报道更多使用政府官员作为新闻来源.在总体报道语气上,《新闻联播》对于食品安全议题趋于正面,具体选择中正面语气在主题框架中占得比例最大;但是在情境框架中,报道的语气更加偏向中立.在以经济后果作为报道框架时,负面的语气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6.
语义网是万维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信息存取方式的改变引发了知识组织对象向语义化、多层次、细粒度的转变。本文提出将单元信息作为知识组织的对象,并采用元数据描述、本体构建、关联数据发布等方法,进行知识组织的新尝试。表1。图3。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7.
张涵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1-112
继"毒豇豆"、"苏丹红"之后,近段时间热传于网络的"皮革酸奶"、"皮革胶囊"等词,再次证明了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热词的产生可以说与食品安全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密不可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拟从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营造和谐的传播氛围三个角度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传播现象进行探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良好的成效.文章介绍了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些新成就,从顶层框架设计、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专业课程融合、设计探究型学习任务、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搭建学习社区、制定评价量规等方面,分析了其可供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理论有两层含义:企业内部资源协同,企业外部资源协同即供应链的协同。以协同理论和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法为依托,提出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框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内部协同框架表现为企业应用集成,外部协同框架表现为协同商务平台。整个框架提高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有效性,保证了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信息的有效收集和传递,实现了企业价值增值。图2。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0.
邢涛 《西安档案》2002,(1):10-12
背景资料: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01年11月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