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莹  杨向荣 《天中学刊》2003,18(3):81-85
“陌生化”意为“使之陌生”。它通过对日常语言及前在的文学语言和文本经验的偏离与违背,从而创造出一种与前在经验不同的符号经验。它具有一种质的规定性:取消语言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6,23(4):1-4,7
先秦两汉诗学相当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阐释接受活动的理论话语建构,它一方面指向功用接受与阐释思想,一方面指向诗歌文本意义的审美价值的接受与阐释思想。本文论述的是后一种接受言美话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学话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态,如何认识这种语话的生成?本文主要从诗话的个体“闲谈”方式入手,揭示其内在所包含的多种对话形式,进而指出这种闲谈、对话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因素,即儒、释、道三者间的文化对话、互补、融合构成了中国诗学话语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诗史意识的干预下,船山诗论淡化了对诗学存在本身的微观关注,而聚焦于作家、作品的诗史影响,并以诗史影响作为褒贬扬抑的依据。相对于一般诗论者多注目于诗学呈现并以之作为评价依据,船山诗学话语则显得非常特别。受纠明代诗坛之弊以振兴民族诗学这一思维原点的羁勒,船山淡化甚至忽略了对明代诗坛没有直接影响的诗学现象,而刻意渲染被其认定为与明代诗坛弊端有渊源关系的诗学现象,这种选择性批评使得船山诗学话语的独特性进一步凸显。在诗史意识影响下的船山,长于对诗歌发展历史轨迹的追寻和诗学规律的揭示,其诗评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但存在高估或夸大某些诗人的诗史影响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由悲剧观、境界说、南北文学论等构建成的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及蕴含其中的实证精神、历史理性精神,都是中外诗学对话的结果。其对话方式是立体性的,具体表现为浅、中、深三个层次。正是凭借这种立体性、多层次“对话”的学术话语方式,使王国维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现代诗学开山的历史地位,他的成就尤其是他所采取的话语方式,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之仪是北宋一位曾与张耒、晁补之辈声名相颉颃的苏门文人。其《姑溪居士全集》中有一些颇有价值的论诗文字,一直没有引起论者的重视。我们将其论诗的片言只语整理归纳出来,称之为“诗学话语”。我们从诗歌价值取向、“清”美意识和具体诗艺探讨等三个方面对其诗学话语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是古典诗学的奠基之石,影响着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话语传统,使得话语构成中的言与意、比与兴、文与质发生某些嬗变,从而形成了以感悟式、隐喻化、多义性、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受戒》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它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话语言,描述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风俗画,表达了一个具有理想气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田园乌托邦情结。  相似文献   

10.
探究先秦两汉诗学审美意识的崛起,这是研究古代诗学的起点,大多数论者时这个时期的诗学话语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尤其时诗学审美话语不肯做出诗学的判断。本文试图就此时期的诗学审美话语之一的审美形象创造话语作一点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是以诗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史官的眼光来叙事的。“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三吏”、“三别”虽以“时事”入诗,但其所叙之“时事”经过“意化”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饰”和“凿空”。将诗与史打通的跨学科研究,应是将两置于一定的社会化生态环境中,探讨诗与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而不应是诗与史“互相印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颇多,但对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多从传统修辞之类的衔接手段来探讨。而诗歌作为一种高端语言艺术,其语篇连贯的生成(作者)和理解(读者)不是单靠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而需语言使用者(作者/读者)极大限度地调动其心理连贯机制,激活相关百科知识才能有效完成。从认知诗学的研究理念——促成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以Langacker的意象识解理论为指导,围绕认知域选择的影响因素,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进行语篇连贯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语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大量使用重复手段,包括语音重复、词汇重复、结构重复和篇章重复。其次,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比喻。重复和比喻的运用是为了用更多的语言符号形式承载更多的语义内容,即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之间具有数量象似性。本文尝试将数量象似性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以期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的“风骨”说与唐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子昂的“风骨”说意在提倡力的美 ,刚健的美 ,以呼唤具有盛气壮采的文学 ,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陈子昂倡导的诗学理想 ,由于得到他的创作实践的体认 ,益发产生了深广影响。有唐一代 ,崇尚风骨美 ,一直是诗学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中的师爱既包括女性教师的"母爱",也包括男性教师的"父爱",在启蒙话语中,前者可以被称为月性爱,后者可以被称为日性爱.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常常充当了儿童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月性爱和日性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幼儿教育阶段男教师数量较少造成了师爱结构的相对不完整.不过,月性爱和日性爱的关系是辨证的,是可以"代偿"和超越的.为此,有必要对日性爱与月性爱作较深入的辩证思考,进而探求相关策略,以有效应对单一维度师爱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用算子Dλf(z)=z(1-z)λ+1*f(z)判别函数为单叶函数的两条判别法则,其中f(z)=z+∑∞k=2akzk,实数λ>-1,符号*为Hadamard卷积,并讨论了两类算子Dλ与Dn间的关系,这里算子Dn定义为D0f(z)=f(z),D1f(z)=Df(z)=zf′(z),Dnf(z)=D(Dn-1f(z)),n∈N.  相似文献   

17.
在陈寅恪那里 ,意境概念其内涵是人生本体对象化的边界和感觉真实 ,它具体表现为抚今伤昔之感和生离死别之情。因此 ,意境不仅是相关于诗的 ,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诗性意识 ,是人生本体论的历史学叙述样式。意境的情绪特征从而必然表现为哀怨悱恻  相似文献   

18.
在陈寅恪那里,意境概念其内涵是人生本体对象化的边界和感觉真实,它具体表现为抚今伤昔之感和生离死别之情。因此,意境不仅是相关于诗的,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诗性意识,是人生本体论的历史学叙述样式。意境的情绪特征从而必然表现为衰怨悱恻。  相似文献   

19.
对陈独秀评价的争论主要是两点:一是大革命失败的责任.除客观原因外,革命陈营内部主观上也有责任,首先是共产国际,其次才是中共.陈独秀要负领导责任,但党的领导集体也有责任.二是离党之后的政治表现.加入托派是组织错误,反对创立红军和武装割据是认识错误,但反对盲动也有合理性.坚持与国民党斗争,主张抗日,他的人格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