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9):82-89
南丝绸之路上的宜宾具有栽桑养蚕的良好自然条件,蚕丝业是清代叙州府长期以来传统性的一项重要产业。清代民国时期宜宾是四川重要的生丝原产地之一,是南丝路上生丝和丝制品重要的购销集散中心。但至清末,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宜宾蚕丝业远远落后于近代丝绸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了适应南丝路上国际贸易的要求,民国时期宜宾以筠连为中心进行了蚕桑改良;云南商帮进入宜宾开展丝茶贸易,投资发展蚕丝业,也为宜宾蚕丝业注入了活力。清代民国时期宜宾蚕丝业为川滇经济的发展和古南丝路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5):57-63
清代、民国时期犍盐运至水码头宜宾后,分为四条路线进入滇边岸以供民食。宜宾处于盐运枢纽地位,宜宾盐商经营盐运占有地理位置、资金和人际关系的优势,宜宾盐帮掌控了滇边岸主要盐运业务,在滇边岸盐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水码头宜宾也成为滇边岸盐运中心。盐帮和运盐路上的船帮、马帮和背帮及其他劳动者为盐运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川滇经济的发展和古南丝路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清初清廷对乌蒙实行"改土归流"后,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向滇东北昭通府、东川府和曲靖府部分州县输入犍盐以供民食,上述滇东北地区称为川盐运销的滇边岸区,这一运销方式一直延续到民国。从四川到滇东北有四条主要运盐路线,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云南之间的物资流动通过盐路实现了互补。盐路的畅通是川、滇人民长期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的结果。滇边岸盐运促进了盐路沿线村落、城镇的繁荣,活跃了沿线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川、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南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复兴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长江、金沙江、岷江水系从宜宾流过的优越地理环境,形成了宜宾的水码头和清、民国时期宜宾以物流为中心的商贸基本格局。宜宾贸易市场以诚信为基础,以临河商圈的栈房贸易为特色,以火神楼茶馆为交易中心,以高度发达的银钱业为金融保障,逐渐形成了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为宜宾现代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宜宾的商贸和物流促进了大西南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融和互补,为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我国清代商业经营中,商人为招徕顾客赚钱所采用的商业诈骗术进行了梳理性评价;有力鞭挞了古代社会商业经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相似文献   

6.
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研究中一些问题,主要从市场密度、集期、规模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入手,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分析方法,依据方志资料进行数量统计,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四川乡村市场合理的密度、市场集期所反映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市场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性,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乡村市场发展的不同进程,展示了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使汉民族共同语从初级形式逐步趋向高级形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准语。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历程中,经历了官话运动和国语运动,并呈现出目的性、制度性、普及性和相互影响的特点。从清代及民国时期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及启示有: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积极推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8.
清代四川经济的恢复发展,加上长江成为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交流的主要通道,一批沿江沿河的城镇因贸易而繁荣.处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的合州就是因贸易繁荣的次级中心城镇的典型.本文从合州商业的发展背景、空间、主要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使我们对这一类城镇的概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多伦诺尔是清代漠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也是汉蒙贸易和中俄贸易的重要转运通道。其兴起始于康熙雍正年间,乾隆以后发展迅速。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在此设户关征税,三十一年(1766年)又将工部潘桃口关归并多伦诺尔同知管理。经由多伦诺尔税关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和纺织品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毛皮和木材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各方面力量组织进行了民商事习惯调查活动,从留下的调查报告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事习惯的一些特点,如深受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和传统文化影响、各地商事习惯千差万别、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重情理而轻责任约束等,也反映出商事制定法与商事习惯之间的种种关系,如商事习惯对制定法的补充作用、两者有相互脱节甚至冲突之处以及相互影响制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产生了某种理论上的变异。在清末民初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被视作一种由民族危机所激发出来的抵抗性机制,其"合群"的功能被放大。在革命与立宪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内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方案。中、西国家主义这种相即而又相离的历史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汇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4.
乡土志是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乡土教材的发端,随着地域不同其纂修情况也各异。贵州乡土志出现于清末,受地方志的影响。整理清末及民国时期贵州乡土志,评述其纂修特色,对研究贵州地方性知识,探讨贵州乡土教材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留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具有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集知识界群体智慧,开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是最早走向世界,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中国先进知识群体;具有将批判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相结合的自觉意识及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国人的非政党思潮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政党多有诟詈;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集团仇视政党;政治文化保守主义者一直从道德和制度层面攻讦政党;民初选举中,民众怀疑、抵制政党;护国、护法运动中旧立宪党人高喊"不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则视政党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根源之一,大加挞伐.这些政治和社会力量对政党的态度、看法,反映出它们在政治生态急剧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清季民初,梁启超深入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道德沦丧、吏无廉耻、士无名节、重私轻公、名实相悖等社会陋习。为阐释其道德救国思想,他围绕理论上界定道德概念、近代道德核心为爱国民族精神、近代道德内涵体现为近代私德公德统一、其形成源于理性把握中外道德实质、而主旨在于塑造近代人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证,主张通过立志与修身结合、教育与引导并举、改造与育人互动、道德与制度统一达到塑造新国民,实现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