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写作不是"语言游戏",而是一种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将连同儿童自己的真实一块儿带出。让儿童言说儿童的言说吧。——题记言说:儿童就是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是什么?普遍观点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必经之路,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这样的观点貌似无过,然而它仅仅把儿童当作是成人的附庸品,却忽略了儿童是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周国平先生指出:"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人认为"冰心并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本人认为冰心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但她写的不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而是"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且从不是专为儿童写的、借写儿童抒发成人情思、以成人视觉统摄儿童视觉、使用成人语言、这种写法的意义等方面,说明冰心"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育文化往往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优越感的基础之上。这种优越感假定:儿童生下来就像一张可任意涂抹的白纸或一只有待填塞的空瓶;成人是儿童之师,儿童成长的目的就是要学做成人,向成人看齐。本文对这两个基本假设的虚妄性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教育是一门与人的"内在天性"及其"生长法则"合作的艺术,成人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地塑造儿童;成人并不事事处处优越于儿童,在某些方面,成人应当以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作为一种教育态度的"谦卑"。论文认为,谦卑不是成人在儿童面前故意摆出的一种低姿态,而是人之为师所必备的一种专业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4.
赵龙 《今日教育》2011,(6):52-53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的诠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梦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诱发这种感动,让儿童去诠释儿童,同时以一种儿童的情怀去放飞他们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的儿童视角指的是从"儿童"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审视学校的管理工作.可能会有人疑问,学校本来就是"儿童"的场所,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学校管理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其实不然,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文教育,古代是读文言文,上个世纪之初出现了白话文的语文教材。人们认为,文言文很难懂,儿童不能懂;白话文容易,儿童也能够懂。实际上,这是成人的感觉。对很小的孩子,白话文也不能懂。  相似文献   

7.
杨启亮 《中国德育》2009,(12):24-27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是个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8.
夏山学校恢复人性的本来位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成人意志生活。实现学校教育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走在人的发展的前列,引领社会发展,这也许正是夏山实验的魅力所在。面对"顽童"或"问题儿童",成人社会惯常使用的办法是管教,更加严格的管教。而亚力山大·苏瑟兰德·尼尔却与众不同,他所创办的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儿童自由发展的学校,摒弃一切管训、约束、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目的就是"使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  相似文献   

9.
读懂儿童     
有专家说,儿童是读不懂的。我同意这种说法,我们确实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读懂"某一儿童,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读懂儿童的努力。事实上,读懂儿童也是有各种层次的。有的人可能刚好读"反"了,有的是四分之一懂,有的是二分之一懂,有的是四分之三懂,有的是十分之九懂。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懂,但我们在越来越懂儿童。这样的努力,是不能用"儿童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来否定、放弃读懂儿童的。怎么算"读懂"儿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0.
龙荣  覃静 《父母必读》2014,(4):54-54
正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所以,用药也不是成人药减半那么简单的事,有些成人药,孩子是绝对不能吃的!"孩子生病了,家里没有儿童专用药,就给他吃成人的药吧,减半就行!"这种做法可要不得。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小体,儿童时期各个脏器都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胃内酸度低于成人,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因此对药物吸收与成人不尽相同。成人药有些在说明书上会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尚  相似文献   

11.
儿童道德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有其自己的道德观念,成人很少注意儿童是如何道德化的;一旦我们直接地同儿童进行道德讨论,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道德判断方式,它们不是成人道德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12.
一切从"儿童"说起作为童年记忆的美好盛放地,小学校园不是为成人建造,活动、课程也不是为成人开设的,立足儿童本身、办符合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教育,应是我们学校努力与追求的共同目标。但在今天,孩子们依然面临着纯粹的知识学习的负担,游戏玩耍的时间少了,自由发展的机会被掐  相似文献   

13.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14.
班马曾在论著中多次探讨“叔叔”型成人形象的魅力及审美功能,在其儿童小说里也刻画了一批“叔叔”形象群。儿童文学不是只写儿童的文学,成人形象塑造理应成为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成人的感受、体悟如何能为儿童读者所接受与喜爱?班马以“高蹈的游戏”姿态实践了成人经验的“戏作”式传递,创作出探讨哲思性主题的成人主人公,进而突破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或儿童式角色的文学的旧有观念,为我们把握成人形象塑造的尺度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位学习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找我探讨她做的一个课题——"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儿童权益保护"。这个课题说明学术界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研究已经相当细分,是一件好事。但是课题本身是个很"成人本位"的模式——从成人世界看儿童世界,儿童当然都是弱势群体……真正的为别人着想,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现阶段我们施行的儿童权益保护政策和措施,不少都源自"成人本位"的思维模式,结果导致在对儿童的"保护"之前,缺少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对儿童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一位学习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找我探讨她做的一个课题——"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儿童权益保护"。这个课题说明学术界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研究已经相当细分,是一件好事。但是课题本身是个很"成人本位"的模式——从成人世界看儿童世界,儿童当然都是弱势群体……真正的为别人着想,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现阶段我们施行的儿童权益保护政策和措施,不少都源自"成人本位"的思维模式,结果导致在对儿童的"保护"之前,缺少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对儿童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为什么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改革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又具有时代性的问题。对于儿童、教育改革有太多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有人提出"成人世界应该向儿童世界学习",要"向童年致敬",这是20世纪以来我们重新发现儿童,进而认识到儿童不是成人想象中的那种简单不懂事的孩子。从人性、哲学、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是混沌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秘密     
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造成成人心理紊乱的根深蒂固的原因,其词义是不言自明的。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发展和成长。但"成人"这个词本身是个抽象词。实际上,一个儿童是跟社会相脱离的,如果一个"成人"影响他,那就是一个具体的成人,跟他接近的成人。通常这个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然而,社会赋予成人一个截  相似文献   

20.
成人认识世界凭着理性,而儿童认识世界凭着感性,儿童总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儿童画就是儿童看世界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孟纳曾多次提醒人们:"儿童美术的特性就是满足儿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表达了他们那颗可爱的童心。"所以,我们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