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某山区公路边坡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成因及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格构预应力锚杆进行滑坡治理的方案,并对预应力锚杆的设计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格构预应力锚杆治理方案加固后的滑坡体的安全系数为1.59,符合规范要求,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工程滑坡治理的特点,分析了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等传统的以支挡为主体的滑坡治理措施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其适用的范围.通过剖析目前工程滑坡治理的现状,详细论述了近年来开始出现的预应力锚索桩、格构锚固、预应力混凝土格构锚固、土钉锚固、加筋土挡墙锚固等新型优化支挡加固措施的优势和其适用范围.分析了工程滑坡治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为今后类似工程滑坡的治理和防护,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堤防表面震害调查,利用物探初步了解基岩地震破坏带的分布;根据地震破坏带与堤防的位置关系,分析了堤防的安全性。据此提出震害危险堤防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以李家湾大型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采用“锚索+抗滑桩”的综合处治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滑坡的数值模型并分析滑坡的塑性区、变形机理和特征,与支护后的坡体水平位移和塑性区云图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分析和治理大型滑坡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结果表明:(1)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型滑坡的值模型,通过研究滑坡的塑性区和变形机理,数值模型结果与实际滑坡变形趋势及变形特征基本吻合;(2)未防护的边坡自坡顶至坡脚形成贯通的塑性区(潜在滑面),设置锚索-抗滑桩防护体系的坡体内未形成贯通塑性区,坡体位移趋于稳定,说明防护措施不但合理而且有效,同时为弥补工程经验不足而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支护大型深部位移滑坡,为工程设计设计依据及经验参考;(3)适当的降低设计人员时间和工作量,该方法可为以后大型滑坡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翻坝高速公路S5标滑坡监测为例,介绍了地表变形监测、滑体深层位移监测、地下水位与孔隙水压力监测、地表裂缝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得到的综合性监测数据以及数据分析表明,应用的监测方案完全能够符合工程监测的需要并得出结论与建议,为类似山体滑坡变形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航道驳岸的滑坡情况,分析滑动产生的成因和机理,根据工程本身的各种现象,研究可能出现的滑动情况,排除了属于挡土墙本身的滑动问题,而是属于土坡稳定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处理方法。介绍了合理拟定滑动面以及确定滑带土残余抗剪强度的方法,闸述了利用抗滑桩治理滑坡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宜宾市某镇边坡滑坡体土岩结合边坡进行滑坡勘察,在现场地质调查与试验,以及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滑坡的具体特征及发生机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挡土墙结构形式,设置截水沟、排水沟、沉降缝、泄水孔、坡面夯实及地基处理等治理方案设计,增强了边坡稳定性,满足了滑坡治理的要求,节约了工程造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以南平某滑坡工程为依托,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此工程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可以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粮食充裕,以粮食为酿酒主要原料的历史悠久.岷江流域农业发达,酿造盛行.宜宾地区居其下游,得天独厚,以多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杂粮白酒”别具特色,享誉古今.在宜宾酒文化探讨中,应区别古代的酱与酒,“蒟酱”是酱而不是酒.“五粮酿酒”中,有玉米的配方应始于清代,明代前玉米还未传入四川.  相似文献   

12.
清代岷江流域洪灾成因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岷江流域洪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等;人为因素主要指战争破坏、人口增加所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荒政的废弛等。  相似文献   

13.
以4D数据为基础,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通过数据预处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三维场景生成等过程,建立了福州滨江景观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集成管理、信息查询分析、规划方案比较、规划方案三维预评价以及成果输出等功能.并提出系统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DEM格网大小设置、模型数据量控制、避免多面重合以及设置纹理存放路径等.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的羌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岷江上游的羌人聚居地长期流传《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这两部长诗,其内容不仅与羌族历史有关,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的证明。《后汉书·西羌传》《新唐书·吐蕃传》等古代文献及现代考古也证明岷江上游自古就有羌人,这些羌人有相当部分是从西北迁来的。古蜀国也起源于黄帝的子孙,属于古羌人的族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时相的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对闽江口进行影像分区 ,对其流场、悬浮泥沙流进行动态分析 ,探讨闽江入海泥沙流对闽江口附近海域淤积的影响 ,并对外沙浅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调查及营盘山考古试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当都江堰的调控力与岷江水势相平衡时,是兴利的最佳时刻;当岷江自然伟力超过都江堰的调控力时,岷江洪水就会给成都平原带来洪涝灾害,并损毁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有的洪灾甚至又进一步引起成都平原的旱灾。二千余年来,这类灾害常有发生,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本文试对成都平原上的旱涝灾害作一历史考察,以资当今对这一问题作正确的环保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