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通报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页图2-7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起火燃烧。棉花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达到棉花的着火点;第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压缩空气内能增大的实验效果明显秭归县实验中学乔瑜(443600)初三物理新教材第17页实验一运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将一小团棉花放入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内,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结果?教材结论是:“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相似文献   

3.
1问题再现——实验分析难到位(1)如图1中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将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2)如图1中乙所示,在大口玻璃瓶内装入少量水,并滴入几滴酒精,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这两个实验的现象都比较明显,实验甲可以观察到:棉花燃烧,玻璃筒内发光;实验乙可以观察到:活塞跳出的瞬间,瓶中出现白雾。然而,教学中却常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现象虽然明显,学生却未能充分感知。  相似文献   

4.
林成国 《物理教师》2004,25(7):16-16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网站刊载了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陈令英老师的文章《浅谈自制教具的意义和方法》 ,文中提出“……压缩气体做功的实验 ,若用自制的硝化棉代替教材中所用的浸过乙醚的棉花 ,成功率高 ,效果又明显……” .但意想不到的是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做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时使用了生产厂家提供的硝化棉 ,却发生了严重的伤害事故 .实验时 ,他第一次往下压时 ,实验效果并不明显 ,而在第二次用力往下压时 ,硝化棉迅速暴燃 ,致使活塞猛烈反弹 ,手柄炸裂 ,金属杆插入掌心 ,伤势很重 .对此 ,本人认为 ,硝化棉是棉花与浓硝酸、浓…  相似文献   

5.
空气压缩仪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它的原理是由于汽缸的空气,在迅速下压活塞时被急剧压缩,活塞对空气做的功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空气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从而使得沾有乙醚的棉团燃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1997,(2)
教课前两天接到通知,黄山市的老师要来听课,按进度正好是《压缩空气》,匆匆试教了一次,课后座谈时,黄山市的老师们说了许多鼓励的话,促成我们对这个课的教学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下记述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一、为什么先不给球打气? 考虑到给球打气造成的空气压缩和压注射器活塞造成的空气压缩  相似文献   

8.
迟恩武 《物理教师》2001,22(6):13-14
众所周知,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筒壁会发热;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若使活塞急速下压,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类现象,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的温度升高.但对其微观过程,气体分子如何获得(或失去)能量问题,一直为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 ,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 ,筒壁会发热 ;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 ,若使活塞急速下压 ,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此类现象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 ,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 ,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 ,气体的内能增加 ,分子热运动加剧 ,气体的温度升高 .但对其微观过程 ,气体分子如何获得 (或失去 )能量问题 ,一直为很多学图 1生困惑不解 .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设理想气体盛在一圆柱形筒内 ,活塞可以无摩擦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 1 ,在竖直方向不能运动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及分子与筒壁间、分子与活塞间均…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11.
1压缩空气使内能增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浸过乙醚的棉花,南内只冒白烟。也看不到棉花燃烧,实验效果都不理想。改用硝化棉来做,把活塞猛然压下去,硝化棉立即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火花,实验效果非常明显。硝化棉的制作过程如下:将98%的浓硫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实验1“如图2-9,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有什么结果”。正常的结果是棉花燃烧起来。但在实际课堂实验中往往事与愿违,棉花不容易燃烧。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实验进行了两点改进。1改进的方...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热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浸了乙醚的棉花才燃烧起来。""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教科书对热和能的两个演示实验做了如下要求: 其一,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九年级物理109页) 其二,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按原教育部1982年颁发的JYl37—82号标准,J2253型“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技术标准是:可燃物只用脱脂棉(或棉絮)。为使演示简便和保证师生健康,脱脂棉不再浸上乙醚。使用该仪器,演示成功的关键应有足够的热能使棉花达到燃点,同时要有充足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中演示“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迅速压缩厚玻璃筒里的空气,使空气温度升高,棉花燃烧起来.这一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低,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个易操作、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气压缩引火仪”是《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编)指定的一种物理仪器,在初中、高中热学部分演示实验中都要用到。在初中,演示通过观察压缩气体做功能点燃硝化棉现象,证实“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09页有这样的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意在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笔者曾见过不少刊物登载过关于压缩空气引火实验的文章,可谓众说纷纭,但大都讨论燃料问题,有的主张用硝化棉,有的主张用乙醚,有的主张用火柴头,等等。其实,燃料固然是该实验的必要条件,但多数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不在燃料的选取上,就燃料来讲,低燃点物质如红磷、赛璐珞、火柴头、蜡烛芯、脱脂棉等均可。低燃点、低闪点液体如乙醚、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教学仪器中,具有活塞的仪器并不多见。活塞因长期使用或保管不当,常常会出现密封不良的现象,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怎样修复这类活塞呢?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活塞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