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历史能不能变得轻松一些?复习历史的时间能不能少一些?高考中的分数能不能多拿一些?用尽量少的时间复习历史、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取得好成绩,这是每位考生的愿望,《历史学习》的“跟我学”工程能帮助你如愿以偿!“跟我学”工程从《历史学习》今年第6期启动,至2003年第6期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有这样的问题:历史教科书内容那么多,怎么理出重点?怎么才能做到不混乱?太多知识点背不下来怎么办?今天我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教材内容并不都是全部需要背的,很多内容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学会给内容“瘦身”。那么如何去“瘦身”呢?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因此笔者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学生对它反映如何?有人说:“历史?最没意思了。我只有到考试前才背它。”也有人说:“我最喜欢听历史课,我现在当了历史教师,或许就是受了当年历史老师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两类截然不同的感受? 使你的学生意识到历史和现实是有联系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开始。 (一)“由近及远”是个常用的方法历史,特别是世界史,空间上距离我们是那样的远,时间上距离现在又是那样的长,真是“与我何干?”尽管你“讲古”讲的再好,还比得上我的“天方夜谭?”邓小平同志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史应该担负起某种独特的任务。对外开放就需要了解外部世界,要获得大量信  相似文献   

5.
谈到历史学习或复习,人们常常会说到或听到一个字,那就是“背”。如考试在即,你问“某某,你历史复习得怎么样啦?”得到的答案99.9%是“背得差不多啦”!恩格斯曾说:“可怕的背书制度,有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不可否认,学习历史离不开“背”,但光是“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必须以“懂”字当头——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识记。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历史的本原遭到很大扭曲:一些学生一提到“历史”马上就想到“书本”,一提到“历史评价”马上就想到“背一背”,历史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教学如果光凭着书本、光凭着应试,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活力,只能走上穷途末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现在有很多人会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历史这一学科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很多人认为历史只要背一背就能在考试中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只看到了背一背就会得一个不错的分数,却没有注意到得高分、满分的却很少。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历史,可以使学生变得更明智,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如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可以增  相似文献   

8.
韩志芳 《文教资料》2006,(17):105-106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的钥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生学习其方法至关重要,方法不当,犹如在黑暗中摸索,举步艰难;方法得当,犹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生生存》一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生是否“会学”,是“学会”的关键;学生只有“会学”,才会为未来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才能成为祖国将来的栋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这是现…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 ,新《课标》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宏观目标,即《课标》第二部分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它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背”更要“备”学习历史的传统方法强调只要学生把历史课本“背”好,就可以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在学习时背诵是很有必要的,但更需要“备”,即进行有准备地学习。“备”包括:一是要做好预习,并在上课前将教材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准备好;二是上课认真听讲,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对一些疑难问题要做好问老师的准备,向老师请教时要清楚自己想问什么;四是课后要及时复习,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即所谓有“备”而来,处变不惊。第二,要“时”更要“实”学习任何知识和技术都…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教学考试》2023,(8):22-24
<正>历史教学中会涉及许多概念,理解概念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它直接涉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法掌握、价值观的认识等多个方面。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易混概念,而且有些易混概念仅有一字之差,非常容易混淆,最终会影响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下面以“法治”与“法制”这两个概念为例,谈一谈易混概念的辨析。一、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在学习统编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时,有细心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中国古代政治特点不应该是“人治”吗?那本课的题目为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呢?中国古代有“法治”吗?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发学生智能。“教”要为“学”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怎样教学生学历史呢?近几年来,我是这样探索的。(一)教学生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就向学生介绍本册学习内容,动员学生结合教材有意识地搜集资料。我把搜集的资料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证明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学会积累知识的方法。例如,我出示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经过的卡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什么呢?尽管收到了不少投稿,但没有一篇尽如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阶段的六年时间里 ,学生学习了大量文言文。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掌握这些课本中的知识。但是一旦这些知识换了地方 ,出现在同学们没有学过的课外的文章中时 ,相当多的同学会觉得很吃力 ,对这些知识反应不过来 ,不能很好地理解。如在《肴殳之战》一文中 ,秦伯说“孤违蹇叔 ,以辱二三子”,这里的“二三子”是“诸位”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我违背蹇叔的劝告 ,因而使你们几位受辱”。如把这句话拿来让同学们翻译 ,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能答对。但同样是这个“二三子”换了个地方 ,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一次考试 ,我们选了《左…  相似文献   

14.
田红  刘娥 《山东教育》2005,(17):39-39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百科的综合人文学科,而初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版《中国历史》.图文并茂、趣味横生.凸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宗旨.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因此.立足学科特点.走出“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封闭单调的历史教学单行道.构建多课型开放式历史教学的立交桥.让历史课走进学生多彩的生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张玲角 《教师》2012,(25):85-85
目前的新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虽然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有的认为历史只要背一背就够了。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重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如何能使学生在历史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所谓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历史研究专题,并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历史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课例:高二“文化大革命” 对这样的内容,教师一般的处理办法是:蜻蜒点水,划上几个知识点,再随便说上两句就过去了。原因是“不好深谈,避免误导”。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十年“文革”,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所换来的经验教训难道不值得让后代去感悟、汲取吗?历史教育的任务,是告诉学生以历史的真相和教训,避免后人重  相似文献   

18.
特别通行证     
读书节活动的动员大会上,校长许诺:“如果有同学在我面前完整地背出《论语》,我就请他吃饭,然后去市中心书城挑一本书,我付钱!”三天后,在校门口,几位同学终于“逮住”了出差回来的校长。他们二话不说,排练好似地站在校长面前一个接着一个把《论语》背得一字不漏。校长笑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有学生能背出深奥难懂的《论语》,正准备带领学生去兑现诺言。其中一位同学先开了口:“校长,一餐饭吃完就没有了,一本书也会很快看完,两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您可不可以奖励我们每人一张特别通行证啊?”校长刚明白怎么回事,听完又糊涂了。原来学校为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老师,历史知识离我们好远啊,总也记不住,如果历史知识有生命力就好了。”很多教师的回答是:“记不住就反复背,多背几次就记住了。”其实,曾是学生的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回答苍白无力,无法让学生满意。正是学生的困惑促使我反思:能否通过挖掘与课文重难点相关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恰当的选用历史细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我们把握和理解历史的大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去年市教育局让我讲一节初中的示范课,我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应用“历史课堂的细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我把教学中一些感悟写出来和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据估计,现在一个大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知识,毕业五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10年之后基本全过时。因此,单纯依靠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掌握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呢?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求教于广大同仁。一、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要学习好历史,就要正确掌握历史知识体系。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更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有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