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许多高中体育教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体育教师都反映高中学生喜欢体育课,但却不喜欢在体育课上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教的内容太陈旧,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参与,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觉得体育课没意思,且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教学模式就出现在了高中教学中,导致体育课形同虚设,很难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上,体育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和习惯等是体育学习心理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体育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高效的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意愿,导致学生对某些项目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使体育课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上课质量下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论证了体育课开展选项目教学的意义及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
蒋健 《考试周刊》2011,(90):144-144
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消极上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学生天生不爱运动.这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二是有的学生爱运动,只是不喜欢上课内容:三是“小胖墩”、“豆芽菜”及“问题生”等的存在。鉴于此,我主要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实现体育课中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东 《考试周刊》2011,(58):143-145
影响高职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甚至导致有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培养和激发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海文 《教师博览》2023,(21):93-94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应当是有机联系、有效融合的。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将与生活关系密切且具有明显体育特征的内容引入大课间,可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夯实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基础;在运动内容基础上对运动方式进行优化,可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机融合,从而让两者相得益彰。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融合,本质上是面向学生去追求的体育参与态度与体能、技能训练的融合,因此学生主体是融合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体育教育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现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在认真对2006年高一年新生机能、体能进行较全面测试,并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否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中态度进行问卷普查及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立分层次教学实验班.一年多来,实验班按照新课程教学目标、理念,采用新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尝试、探索,结果显示,实验班的研究方向及教法基本正确,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所以从培养体育兴趣入手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必备环节。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端,是心理到生理的总动员。生理上,可以在正式上课前兴奋学生的神经系统,使肌群、关节、韧带等作好承受之后的剧烈运动的准备,提升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心理上,则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体育课的状态,加强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提升上课时的精神饱满度。总体而言,体育课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上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笔者简要围绕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黄永生 《辅导员》2014,(4):77-78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力求掌握某种知识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力,只要有兴趣参与,便可以不费力地激起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应该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人手。离开这一点来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无疑是没有意义的。在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真地做好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龙头”,使学生从“要我上体育课”变为“我要上体育课”。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爱萍 《成才之路》2014,(18):29-29
正体育课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身心活动的综合表现。学生的身心活动与教材教法、场地器材、同伴的合作等诸多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符时,恰当的授课方式就能很快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激情。教学环境也随时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上课环境好,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强,收效也高,这时就容易形成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是实现课堂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快乐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校女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状况,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女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女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根据女生特点,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刘芳 《阅读与鉴赏》2011,(12):52-52
在体育课上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甚至抵触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才能对体育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对体育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一、初中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评价唯成绩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纯属多余
  中国学生寒窗十多载,所有的课程安排、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为了高考分数,为了将来考个好大学,谋一份体面多金的稳定工作。为了高考,兴趣天赋尚可抛,那些副科如生物地理计算机音乐,尤其是体育、劳动课这些看上去很力大无脑的课程就尤其显得不值一提。也是由于传统体育课上教师一直以单一的反复的体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由于学生不爱上课,教师上课也很无奈,最后演变成了上完基本内容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这一堂课就成了学生的“课间活动”课,连体育课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基本宗旨都消失殆尽了,这就给学生和父母一个体育课就是受罪的更是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的不该设置的课程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郭茂山 《学子》2013,(11):79-79
一般情况下,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大风、雨雪等比较特殊的天气就不能室外体育教学。这时,我们体育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不是让学生上自习课,或让给其他教师上课,这会打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实际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动作偏差或上室内体育课时缺少上课热情,从而大大影响上课效率和进程。为了提高上课效率、营造上课新风貌,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活动,教师需要有机地将小学体育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学。  相似文献   

17.
抓好体育课堂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体育场或体育馆内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体育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水平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很好的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活动与能力。如果管理者的水平不高,导致教学过程混乱或“放羊”,教学质量肯定会差,还容易发生学生运动损伤事故。一、体育课堂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1.思想上的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任务之一。学生的思想管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学生整体上课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佘春庆 《考试周刊》2014,(26):118-118
<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是教学目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则会感觉体育活动又苦又累而产生厌倦;学生要是对体育课有着浓厚兴趣,则会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由此可见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训练,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中专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实践初探芦国才体育教学和其它各门学科一样,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热情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针对学生爱动以及表现欲强的特点,我们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及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分组练习等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学校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也有的学生只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日.部分学生只是受到学校纪律的约束,不得已才来上课,但是上课不积极,收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得上课效果差,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