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语文教材教法,受“左”的思想影响非常严重,所选教材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囿于一定的圈子中。以上世纪70年代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材为例,毛泽东、列宁的文章占4篇,鲁迅的作品占2篇,学大庆、学大寨的文章2篇;古典文学是范仲俺的《岳阳楼记》和辛弃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以便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提高初、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使之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学习者和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各省、市的重点中学先后编辑、出版语文试验课本。编辑这套教材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1)中学教育制度有所改变。原来高中学制只有两年,近年改为三年,所以新编了高三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插图已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初中1~6册语文课本就有插图110幅以上(其中包括扉页插图、作者肖像及地图等)。如何发挥插图功能,使之服务于语文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发挥插图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学语教材偏重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讲究教材编排的“少而精”,“少而全”,讲究内容的下面性与权威性,讲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安排,因而导致教学和育人效果的减弱,鉴于此,新式教材-“学本”应将立足点完全转移到学生“学”的方面来,应侧重趣味性,对比性,思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辅助性,这样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需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学语文界乃至整个教育界、文化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问题,特别是课文的入选标准问题。2007年关于中学课本的入选标准问题的争论可谓声势浩大,并与10年前由《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所发起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语文大讨论形成了某种呼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学语文界乃至整个教育界、文化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问题,特别是课文的入选标准问题。2007年关于中学课本的入选标准问题的争论可谓声势浩大,并与10年前由《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所发起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语文大讨论形成了某种呼应。  相似文献   

7.
论中学语文教材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如何编写,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不断探索的问题。从1903年(清朝末年)我国开始办学校,编印语文(国文)教材,到现在已有九十年的历史。清末民初,即1903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中学语文教材全部选用文言文,选的多是历代名篇名著,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文言文的能力。五四运动以后,中学语文教材开始选用白话文,初中一般是文言和白话各占一半,后来根据部颁课程标准编选的教材,文言和白话的比例大多是:初  相似文献   

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之容量不足、题材陈旧、序列不明及典范性欠强等问题,为语文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提供了温床,使学生学习兴趣尽失,整体收效低微。因此,适度增加教材容量,加强系统性与科学性,突出时代性、知识性及趣味性等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现行中语教材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脱离现实生活,缺乏这门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应该具有的时代感。可以说,任何学科与实际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一样对生活的反映如此敏感。尽管语言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但新的语言现象却在不断产生,语言文字用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已作重大改革,将会出现统编教材与各种自编教材并存的局面。这无疑是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一大进步。从事中学语文教改的同志并不一定人人编教材,但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选择教材的问题。要善于选择,即使是最好的教材,也不可能适应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学校。而对教材的责难不是从今日始,也决不会从今日终。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教材编排没有建立起科学体系是一个重要原因。历来的语文课本,篇与篇无制约性,单元与单元缺乏有机的联系;教学要求在教材本身看不出明显的规定性;语文教学的任意性太大。一篇文章,可选在初中课本,也可选在高中课本,甚至可以出现在大学语文课本中。这样,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想讲什么就讲什么,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讲多讲少,讲深讲浅,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也只是一种人为的规定,是一种主观产物,亦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样,语文教学就无法象其它各科那样,教学要求具有规定性,知识定点、训练定向,使教学循序渐进。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都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而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学展开的基本依据。由于编排者的意图、所在的区域、知识阶层以及教学理念等因素,它的普遍的适用性不一定十分强,而使用它的地区又十分广泛,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对其的使用应是依据于它但又不能拘泥于它,反之教材就不能最大限度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活动的纽带,它是教学的中介,又是评价教学的标准.建立符合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的教材体系是教学最优化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教育改革时说“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①这里不仅说明了教材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且指明了编写教材的具体要求.这就给我们今天讨论中学语文教学法体系指明了方向.由于多种原因,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长期处于无书无序、有书无序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中央十分重视本学科的建设.董纯才同志强调指出“语文教材和教法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任务,一定要突破这一关.”②在各方面的关怀和支  相似文献   

13.
较之教学方法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作为授课之本的课本——语文教材的改革,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根据“三个面向”的方针,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实际状况,现行的教材及其教法,使人大有一种“少慢差费”的感觉。中学生里(就说高中生吧),能从容地讲叙或能写出象样点的文章的人,大约最多只能占到一半,而另一半中,恐怕不会写信、不会打借条的也不乏其人(写竖式信封还有先左后右的情况呢),是他们看得少吗?不是。是写得少吗?也不是。主要是缺乏适当的指导和正确的选择(我以为课文的分析并不全等于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说明文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黄青喜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篇目,都是从旧有文章中选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存在着种种缺陷和问题,根本无法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彻底抛弃教材“选”说明文的观念,尽快确立“编...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八月上旬.在青岛市召开了中学语文试验教材研讨会.会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六年制重点中学初、高中语文课本试教本的编写者有在三年试教中付出辛勤劳功的老师,还有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室、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同志们.共七十多位代表.大家欢聚一堂,交流了中学语文教材、教学改革的经验,对今后的改革作了进一步的有益探讨.这次中学语文试验教材研讨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对已经试验了三年的初中语文试验教材进行总结,提出修订意见;一是对今年夏季开始试教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进行试验准备工作.这两项议程,在与会代表的支持下,都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实施审美教育,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师如能从美的角度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各种美的形态,寓教于美,把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功能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信息量形成结构对应关系,才能帮助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本中,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散文、议论文、说明文,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具有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灵魂、诱导人们的感情、打动人们心坎的功能。可见语文课教学对学生的美育有极重要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点,并善于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理解美、审辨美。在开展语文教改试验中,我注重从教材中挖掘以下几个美点: 1、思想美思想美是指人的心灵美、精神美。我们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杰出的人才、伟大的英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传统德育教育份量不够;对熟读和背诵的强调不够;文言文篇幅不够;范文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所以严重地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我认为,其根源就在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不科学。因此,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正本清源,彻底改革中学语文教材的旧体系,创建能保证读写训练的新体系。下面,就如何改革中学语文教材的体系,提出几点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教材的系统性是教材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性强的教材,才能完成适当的教学目的要求。因为任何科学都是“概念的体系”,都不但必须是真实的,而且必须是系统的知识;从教学的角度上说,只有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才能较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技能与熟练技巧。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汉语知识太不系统,又不集中,零敲碎打;文学常识、逻辑知识和写作知识更是少而且“散”,偶而出现,如同蜻蜓点水,稍纵即逝,这怎么能形成学生的系统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