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学方法论是欧阳竟无佛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欧阳认为,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研究乃结论后之研究,非研究而后得结论。他指出,佛法研究须明递嬗之理,须知正期之事,以期成一整体之佛教。他还提出了佛学研究主体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其他条件。欧阳的有关思想对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潋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之一,他以"性寂"与"性觉"判分印度和中国佛学心性论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佛学思想界在近现代以来,反思与批判中国传统佛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努力.以吕激与熊十力<辨佛学根本问题>为主要文本,对该思想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相似文献   

4.
阮籍之学的基本立场受到安世高一系小乘佛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的认识及理想境界两个方面:就现实认识而言,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表现了小乘禅观的无常观、苦观的观念,揭示人生缺陷;就理想境界来说,阮籍受到小乘涅槃观的影响,以无为之极致为出世,以老子为圣人,主形神分立,认为《庄子》之学为入世的内圣外王之道,并未达到返本归真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韩柳与佛学     
这里试图探究韩柳与佛学的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罗钦顺认为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在社会上和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佛氏与“吾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性”理解不同。佛教唯识宗将“八识”中的“阿赖耶识“视为超然自足、永恒不变的本体,而且以本体为真,以现象为妄,其错误在于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又混淆了真与妄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作为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门学科,已经并且正在揭示着自然的秘密,作者从物理学与佛学的因果律、佛学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佛学与物理学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佛VS.物理学大师。  相似文献   

9.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家大都对佛学有所关注,但每个人对佛学的取舍和建构大不相同。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最为接近,这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将佛学置于孔教、佛教和耶教组成的三教关系中予以审视,热衷于对三教进行顺序排列。第二,以仁整合三教的共同宗旨,以此凸显佛教与孔教、耶教的一致性。第三,为佛学注入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诉求,肯定佛学追求平等。第四,将佛学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佛学的救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一生研究佛学,又未忘怀人生。俗世尘缘与佛学教义交织成丰子恺散文独特的佛学意蕴,体现在无常若梦,情真以堪破;护生无量,护心以为要;尘网因缘,破执以求本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江藩从"谨守庭训"不敢辟佛,到积极入世寻求"终南捷径",再到"不可辟佛"交游佛氏中人的坎坷一生表明,他始终处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之中。在乾嘉汉学"斥佛辟老"的整体学术思想氛围下,《伴月楼诗钞》折射出江藩慕世之心及出入佛学的思想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叶以来,由于西学的输入和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宋明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以理学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会同的格局正在呈现出缓慢解体的趋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一道,都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困惑、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历史转折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在当时的思想界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被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又被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中国人来说 ,“近代”这一知识课题 ,既有介绍、摄取西方文化的侧面 ,又有从中国文化的框架中剔除陈旧成分 ,完成文化再生任务的侧面。这是一个很难分解的双方向性的自我命题。日本的评论家们 ,被世界史是“辩证地进步”这一价值观和思考法所束缚。与此相比 ,中国的情况是 ,为了使固有文化的再生 ,就必然导致出向自我反省的文化运动集结的结果。如果把思想限定在哲学领域、特别是内在意识的认识论来看 ,梁启超也有其意欲开拓新地平线的痕迹。而且就哲学的“创生”这一点上的开拓性意义而言 ,作出梁启超“没有多少独创性的深刻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一生仕途坎坷 ,政治失败 ,他寻找到佛学作为其精神慰藉 ,其诗歌创作也就打上了深深的佛学烙印 ;谢氏出身世族豪门 ,因此其信奉的佛学又融入了其家世身份的特点 ;中土的庄老玄学与儒家经学对其自然也会有影响 ;维摩诘经的传入对谢氏思想也有冲击。本文即探讨诸方面因素对谢氏思想及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鲁迅处于彷徨之期,佛学如同一道灵光温暖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与佛学产生了某种契合。形成鲁迅与佛教的因缘,我们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民间文化中神佛内容的薰陶;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的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但在与佛教的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独立。  相似文献   

17.
从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活动经历、佛学著作三方面可见其佛学的通透性,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位佛学大师对温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原产于古代印度的佛学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促成了某些生活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方面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境界的提升,为我国的贵族士大夫开启了思维活动的巨大空间,从佛菩萨的世界、色界、无色界的世界,乃至于充满痛苦的欲界,释迦牟尼为人们指示了一条通往恬适宁静的解脱之道,并配之以一整套可具操作性的实践方法与途径,对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鉴真大师是著名的东渡弘法高僧。鉴真大师的佛学思想主要是律宗的思想,同时也深受天台宗思想的影响,是以律宗为体、天台宗为用的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展示的士人人格美至今令人仰慕,这与士族佛学有很大关系。士族佛学是佛学与中国士人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士族佛学的诞生既使佛学得以在中国士人间流传,同时也解决了魏晋士人们的精神困惑,使他们展示出宁静从容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