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虽经多次修订,但仍有一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欲从“误注”、“注释不精确”及“失注”这几方面对该教材中几处注释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自1978年以来一直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统一教材之一,是一部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之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虽两经修订重排,书中某些释义,笔者不敢苟同,是以择其七条于此,以求教于方家。本文以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二册为商兑对象。  相似文献   

3.
王力《古代汉语》是国内一部最为通用的权威性的古代汉语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难免存在一些疏误,值得商榷。本文参考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对王力《古代汉语》中值得商榷的文选注释作了系统考证,以期补充或修正教材上的不足或错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永吉 《文教资料》2010,(36):21-2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解时有可商。如"枹"与"桴"当为通假字,非古今字;"骖絓于木而止"句中"絓"为本字,不必"通‘挂’";"刑"与"型"为古今字,非通假;"槃"与"盤"、"郄"与"郤"为异体字,非通假;"指"与"旨"为古今字,非异体字。对旧注的取舍亦乏辨正,如"摄乎大国之间",摄训"夹"为长;"铿尔"当为琴声而非舍琴之声。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作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材,信息量丰富、选用篇章经典,是多数高校的首选书目.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材中的某些注释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了让教材更臻完善,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6.
黄阳 《现代语文》2005,(11):9-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为研究上古音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研究<诗经>的用韵内容主要分为两点韵例形式和通韵合韵形式.而其中韵例分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王力《哭静安师》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了王力、王国维师生的深厚友谊,分析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王力先生主编的<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部影响广泛、特色鲜明的古汉语字典,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古汉语爱好者的喜爱.但与历代辞书一样,该字典也难免会有某些瑕疵.从书证引文角度来看,该字典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书证引文存在文字使用上的错误,二是书证引文在表意方面缺乏完整性.前者主要归纳了书证引文文字错误的五种类型,从中不难看出引用书证时对于文字处理的重要性;后者主要涉及书证引文的合理取舍问题,由于某些书证引文取舍失当,致使读者无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所释词的含义.明确这两方面的问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这本字典.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王力《哭静安师》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了王力、王国维师生的深厚友谊,分析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材经过80年代的修订和90年代的校订重排,日臻完善,但仍有可商之处。本文仅就文选《左传》部分进行分析,指出其存有当注未注、释义欠妥和未能兼存他说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总闻》能用文学的眼光来关注《诗经》,从多方面对《诗经》的文学特质加以论述,展现了《诗经》清新明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云五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大家,他主持编纂的《万有文库》大型丛书,无论出版规模还是出版影响,在当时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多年来学界对王云五在出版史上的地位却缺乏应有的科学评价。《万有文库》以物的形式体现了王云五对于近代出版的心智投入,为出版业开启民智、普及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云五及其《万有文库》理应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王昌龄女性题材诗歌作品中,对不同人生阶段与处境的女子所做的描写,并与前代女性题材作品对比,浅谈其此类诗歌的风格与特色,融分析与鉴赏于一文。  相似文献   

14.
王昌龄《诗格》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以前我们只认为它作于贬江宁丞时,是不对的。王昌龄《诗格》的注文也可能为王昌龄自注。  相似文献   

15.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13-16,23
《马氏文通》的“次”在汉语语法史中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次”的性质、范围和来源,“次”与“格”的区别及使用范围,分析了“次”的作用、“次”的矛盾及其原因,指出了它在语法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汉语名词时,《马氏文通》中“名字”章,注重汉语的事实,在模仿中又有创新,但也存在机械的模仿,概念过于宽泛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赋》与《诗品》中的物感说主要立足于人本身,不同于前代物感理论将其落脚在社会层面。《文赋》把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而《诗品》又补充了个人遭遇这一方面,丰富了“物”的内涵,并且更加强调“怨”情对诗人的感发作用。《诗品》之所以形成自身独特的物感说或源于南朝重情诗风的影响和钟嵘对三晋法家的学术继承。  相似文献   

18.
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其发展过程并非印度文化的自我演化,而是包括中国文化、西亚文化等广大亚洲文化共同汇流的结果.通过对一些原始经论的考据,可以看出这种汇流不仅表现为印度的佛教文化进入中土进行融汇,也表现为中国本土文化流入印度,影响印度的佛教文化,再以佛教文化的形式回流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羹"、"汤"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羹”与“汤”现在多据王力说,释“羹”为浓汁食物;凭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引申出菜汤义,也有以为一物异名、同词假借,至今混乱不清。考察羹的性质和特征可知,羹是熬煮的调味浓汤或薄糊状主菜,“羹”从未产生菜场义,只是至元代浓汤类划出羹。而菜汤姗姗来迟。唐宋时文献中的“羹汤”实指汤(热水)制的羹,不可误为菜场义的同义连用。“汤”经药剂、保健汤、茶汤等义到元代才引申出菜汤义,但所指实是浓汤类羹;至明代“汤”才成为菜场通称;至清代逐渐有取代羹成为餐食主菜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史熠《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正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分析声类变化中的“浊音清化”现象可窥宋代音变特点之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