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口的网吧     
采访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七中学采访对象以及方式:随机采访九名学生随机电话采访七位家长采访时间:2005.7孩子们说(记者:你是怎么看待上网和去网吧上网的?)学生A: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网吧,里面最多的是年轻人。同学们在网吧大多做的是在家家长不允许做的事,比如用QQ聊天、玩游戏、上不健康网站等等。我认为同学们应尽量少去网吧,网吧管理人员也不应该让未成年人进入,除非有家长带领。而且,网吧最好不要开在学校附近。学生B:街头的网吧常常只顾赚钱,不管影响,这很不好。我认为,同学们的网瘾大部分源自网吧。尤其是那些黑心网吧,为了赚…  相似文献   

2.
这里,幼儿园举办的“家庭教育大奖赛”的气氛仍然热烈而紧张。“一天,孩子哭着告诉你,邻居的小朋友打了他。这时你应该怎么办?”主持人笑眯眯地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啊!这是每个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几乎碰到过的。一位家长说:“当发生这类事时,我对孩子说:‘算了,以后你少出门,别再跟他去玩了。’这样忍耐一下,就不会引起更大的纠纷,邻居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位家长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家长马上站起来激动地说:“那不行,凡事不能太软弱,你  相似文献   

3.
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去学画画,老师对两位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绘画方面都是很有天赋的”。于是这两位家长信心百倍地陪着孩子学画画。其中一位家长总是把孩子画好的每一幅画都拿到老师那里,请老师细细  相似文献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网吧”开。“网吧”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然而,“网络世界”这一“虚拟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现实的问题。此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要掌握孩子网上交友情况中小学生有不少人上网聊天。一位中学生说,在网上说话很自由,不像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说话那么紧张,而且能够和陌生人交流,也很有趣。纯真的孩子们并不知道,网上闲聊,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许多网络骗子在聊天中,骗取孩子及其家庭资料。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和谈心,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特别是网上交友的情况。家长知道孩子上网交…  相似文献   

5.
寒假刚刚开始,孩子们已有了度假的打算。笔者日前在几所中学采访时发现,学生们的想法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孩子:考第一者请客上网一些中学生已定下“玩乐大计”,哪个同学期末考第一,就要“敲”他到网吧去聊天。一位高一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平时常到网吧聊天,为了考试,他们已经忍了很久,考完了当然要“敲”考分第一的学生去过过瘾。几个中学生表示,考第一者请客去网吧已成了他们几个班级不成文的规矩。几位可能会轮到请客的“种子选手”也大大方方地表示,网吧一个小时一两元钱的价格并不贵,而且上网聊天还能结交不少新朋友。据调查,现在进网吧…  相似文献   

6.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7.
案例 老师: 你好!我的孩子小风今年刚上高一,他初中时活泼开朗,各方面都很出色,一直担任班干部,跟班里的同学也相处得很好。可在最近的一次班干部选举中他却落选了,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也不冷不热,而且班里的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了,老是觉得与班上同学不再是一个群体似的,他总是说:“没人再信任和喜欢我了”。成绩也随之直线下滑,他逃课,自从前一段时间迷上了网络以后,一有空就泡在网吧里聊天或打游戏,甚至发展到了彻夜不归的地步。眼看着孩子变坏,我非常着急,曾多次找孩子谈心,可效果很差,我该怎么办? 一位焦急的家长  相似文献   

8.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同事对她的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女谈到终生学习的问题 ,小姑娘一脸惶恐地说 :“啊?毕了业还要读书啊!”我联想起80年代我教中学时 ,每当考试后放假前 ,常常在厕所里看见被撕成碎片的课本和作业本 ,还有被整本扔到便池里的。每次中考和高考后 ,此种镜头更多。前年 ,一位家长请我去帮助他厌学的儿子 ,那孩子正上初二。我去到他家 ,推孩子房门时 ,感觉有障碍 ,往门后一瞧 ,原来是一大堆碎纸片。家长告诉我 ,这是孩子全部的课本和作业本。我对家长说 :“您的孩子不是‘厌学’ ,而是‘恨学’!撕出这么一大堆碎片 ,也是比较重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0.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2):14-15
有的家长不知为什么,就是害怕孩子上网。有位家长对我说:“我有绝招。”我好奇地问:“什么绝招?”他回答说:“就是  相似文献   

11.
吴军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有一次和家长聊天,一位家长说:“孩子不喜欢收拾东西,给他买的那套玩具他很喜欢,可是玩后又丢得到处都是。”我就问这位家长:“那你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她说:“我只能帮孩子收拾好呀!”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遇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基本上都是先讲道理,不听就批评,再行不通就责骂,接着就自己无奈地收拾。  相似文献   

12.
晚霞映红了西天,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爸爸或妈妈带领下向我们告别。这时,一位家长搂着女儿问:“蓉蓉,今天有谁打你?”孩子在妈妈怀里愣了愣。慢吞吞地说:“刘欣,打我头。”“怎么又是他?我找他去。”这位家长顿时没了笑脸,怒冲冲地一把将刚在教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日前,在北大资源大厦一间会议室中,一位家长满困惑地说。成功心理学专家方晓光当即反驳:“孩不是管出来的,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子,让孩子成为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孩子应该有己的人生。”他提醒所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的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而学习、生活经又与父辈截然不同,代沟使得孩子的许多事家长管了,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而不是管教。”另一位母亲焦急地问道:“我孩子今年16岁了,干么事都没有耐性,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发现他的潜呢?”方晓光回答说,首先…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口头上主张用“打”来教育孩子的人为数不多了,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长打孩子的事却时有发生。这中间有没有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在作祟?街坊孩子调皮气人,有人慨叹:“就欠给他一巴掌!”孩子在幼儿园打闹,有的教师说气话:“如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一顿!”当然也不会真的去打。而对待自家的孩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与我聊天,她说如今减负了,孩子时间多了,准备让孩子在节假日参加绘画、作文、手风琴、电脑等学习班或补习班,以便让孩子全面发展.最后,她说想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曾经,一位家长流着泪,特别失落地对我说:“马老师,我是农村人,但是从小就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让他上最好的小学和初中,但是孩子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给他找老师补课,成绩也提不上去.因为学习的事和孩子整天争吵,关系也不好.我彻底地失望了,感觉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相似文献   

17.
“报告老师,你们班的张涛昨天下午去网吧了。”“他是约着俺班的李凡、马晓磊一块去的,他还请客,让他俩别说出去……”星期一早晨,我刚进校园,就有两个小同学向我告状。我简直气坏了,因为我多次强调我班学生要远离网吧,一周前才与家长、学生签订了不进入“网吧”的《协议书》,刚过了几天,他竟顶风而上。我气呼呼地向楼上走去,忽见张涛背着书包没精打采地要上教学楼,便没好气地说:“张涛,昨天去网吧了?跟我上办公室!”“老师,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再也不敢了……”他低着头,嗫嚅地和边走边说。“不敢了”这几个字,我听得多了,已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8.
刚刚开始教孩子去认识形式美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事情弄得很复杂,甚至连“形式美”三个字也不要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家长带孩子到河边,看到夕阳西下,她发现孩子对红彤彤的太阳感兴趣,看得着迷,说:“太阳快下山了,你能把它留住吗?”孩子不答,只是摇摇头,看样子有些惋惜。她接着说:“那就把它画下来,带回家去好吗?”孩子高兴地答应了。其实家长早有准备,把纸和笔拿出来交给孩子。过了一会儿,孩子交给妈妈一张图画并得意地说:“妈妈,这是红太阳,这是那边的山。好看吗?”妈妈说:“啊!好看,画得真好。”  相似文献   

19.
我在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独特。他说:“程校长,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她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为什么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呢?”他笑着说:“老教师太死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要是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教育当儿戏!”也就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太在意。然而,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关注,我逐渐意识到,他所说的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桌上放着一封家长的来信。她患颈椎病,有时须住院治疗,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重度智力落后的女儿,卓有成效。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培智小学,成绩较好。信中有这样的话: “我最近连续回复全国各地的来信,主要是问我怎样教育女儿的。我与他们联系了,也见到过一位家长和她的孩子。我给她讲了许多关于怎样教育训练孩子的事,但好像她不需要这些,恨不得让我说出一个马上见效的方法来。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从事弱智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有时也收到类似的信,都想讨教一种独特的方法,像“灵丹妙药”,一用,孩子就正常了。有的家长还说:“我的孩子已经比同龄的孩子慢了,请你给我一种特殊的方法,让我用来教他,好使他迎头赶上同龄的小伙伴。”家长们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大可能。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