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嘉祺 《中国德育》2007,2(1):95-95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挑战:“不在场”意味着想象中的道德行为,“不真实”意味着分裂的人格。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相对于“当事人情境”来说的,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评价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定向、调节、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评价存在着过于重视道德认知评价,而忽视道德实践评价的倾向。这种评价观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的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造成了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上的“知行分离”,甚至双重人格现象大量存在。新道德教育呼唤新的道德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反思今天的道德教育,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对“道德”进行正本清源,还道德的人本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道德选择的自主性,发展人的主体道德人格的生命道德教育。(1)生命的道德教育是“有我”的道德教育。我们道德教育的失误就在于不承认“我”的价值,把“自我”当作道德“恶”的根源加以消灭,导致道德教育教人说假话,而不是内心的真实表达。其实,为“己”不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学校中现实存在着讲坛道德、生活道德和论坛道德三种道德形态,这三种道德形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关系,对它们的关注是我们搞好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两难问题”的理论基础 “道德两难问题”是根据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而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科尔伯格等人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来阐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谈学论道     
毕诚 《中国德育》2007,2(1):5-7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价值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藿 《中国德育》2007,2(7):5-6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啸 《中国德育》2007,2(11):5-7,16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金黄色维度地来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胆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节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惊铎 《中国德育》2002,(3):20-21,27
既往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基本上是一种“知性论”的道德教育样式,因其“遗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界,而丧失了其魅力源头。但它作为人类道德教育第一次解放的成果,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而今已失去其存在的土壤。回应这一挑战,必然要求道德教育走向第二次解放,即从概念化的道德理性王国走向生活世界和自然,构建道德体验范式。道德体验论主张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突出道德教育的关系性、实践性、活动性和情境性,促发人的切身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在体验中发展人的充满自由个性的德性。道德体验从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有两大有效途径,四个实施原则。有关实验学校的成功探索证明, 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感悟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11.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叶莉洁  包燕 《教书育人》2006,(12):14-15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等。它们统一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是由主体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从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现有顺序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合理顺序。  相似文献   

14.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6.
江畅 《中国德育》2017,(1):11-14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因为在理解上有偏狭,因而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局限。道德本质上是人类的智慧,是作为最佳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价值体系。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成为“君子”,高级任务则是使人成为“圣贤”。道德教育的逻辑进程是一个人成为道德之人必须完成的总体结构图,而其实际进程则是走完这一路程的具体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应,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不健全的社会制度、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完善社会制度、提高认知水平是“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德育分享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德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从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