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凡与莫言交往过的人都说他憨厚,常替别人着想,是一个从来没有名人狂气、朴实平和、肯于负重、可爱可敬的人。有一次活动中,莫言亲口讲述了自己一个"没出息"的故事:他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来,他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明明应该到女儿那边去他都不去,而是回到在市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媒体透露"好男儿"蒲巴甲接下阿明食品的代言合约,要借助公司,在家乡建一所希望小学。这个计划被一再翻炒,令蒲巴甲有些不安:"目前我根本没有能力盖学校!我只是想为那边没有钱的小孩子做一点事,盖小学也好,捐助他们的学费也好。  相似文献   

3.
<语文月刊>(2004.10)"百家争鸣"栏唐文健先生<"一棵"还是"一颗"?>认为<篱笆那边>的诗句"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之"一棵"当为"一颗"之误.这是唐先生的误解.教材的处理并没错.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1,(23):159-159
作家张炜日前在《南宁晚报》发表文章称,“作家”这个概念不能随便使用,若是记忆没有错误的话,有数的人从来没有在文章或公开场合说过自己是“作家”。将这两个字作为职业称谓的,最早是从港台那边传过来的,一个人只要写作,  相似文献   

5.
正听说有一种病叫做"通感症"。哈哈,好想得这种病啊,这样当我饿的时候,只是看看美食图片就等于是吃到嘴里了……咕咚:图片打不开怎么办?可以织出一块能包裹起地球的布吗?咕咚:只是绕地球一圈的话,已经有哥伦布了。也许真的有幽冥之界,只不过去到那边的人已经没办法向我们传达信息了,所以我们只好默认没有那么个地方,是不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就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的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移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了这个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相似文献   

7.
沉迷于话中的声音,想象着那边接电话人的模样,总是会暗自地发笑。  相似文献   

8.
山的思考     
<正>一"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一个孩子扑闪着明亮的眼睛问抱着他的爷爷。"山。"老者沉思半天,望着四周的青山,有些茫然地答道。"那边的那边又是什么呢?"孩子并未就此罢休,又继续追问。这次老者回答得倒也爽快:"还是山。"故事就这样代代相传。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从生到老到死,都在这方小天地里,始终没有人走出大山。火热的夏夜,伴着啾啾的虫鸣,全村的老老少少手执蒲扇聚集在那棵饱经沧桑的大树下。  相似文献   

9.
人说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在海外学习奋斗的日日夜夜里,我也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大洋那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这次有幸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一方面感到这些年来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奋斗的成果和所作的贡献得到了祖国的肯定,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唐文亮 《教育文汇》2006,(11):32-32
公交车终于在我焦急地等待中缓缓驶来,车上人很挤,上下班人流高峰都是这样。车门打开,没有一个下车的乘客,我只好硬着头皮勉强挤进车内。“唐老师,请到这边来!”刚刚站稳,就有声音在车厢内飘飞。我没对这声音在意,也许是有学生在叫自己的老师,而那位老师也正好姓唐,况且这条路线的沿途没有我教的学生。“唐老师好!那边有学生在叫您。”  相似文献   

11.
无忌 《教育》2009,(19)
6月20日广州公办学校"小升初"推荐生制度与民校联考对抗的"生源抢夺战"可谓烽烟猛烈:这边厢,3万多小学毕业生争夺16所民办初中的4000多个学位;那边厢,某区根据小  相似文献   

12.
李美芳 《班主任》2020,(5):30-31
初识:"我是坏学生!"九月的清晨,我正在批改高一新生的第一次语文作业,作业主题是"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每一个作业本的主人都是新鲜面孔,批阅这些作业,更像一场心灵对话……忽然,一段歪斜的文字跳了出来:由于我是坏学生,所以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因为我们那边的老师很坏,我不喜欢他们,所以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就是你,别的老师太厉害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顽疾的"解药",我们更是跟那时的"大多数"一样茫然无措。其实,"应试取向"是一种"非常态"的教育。它"要分不要人",经历这样的教育,大多数人的快乐没有了,大多数人的健康没有了,大多数人的未来没有了。陶行知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是苦难和没有希望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对教育本义的一种扭曲和变态。痛定思痛,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不断对"应试取向"进行"反动",于是便有了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有了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会哭。中国的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桌子,他哭起来。“宝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这是大多数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在东京,一个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这个桌子,他哭起来。日本妈妈把他叫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下一次,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妈妈接着讲:“一个人会撞到桌子有三个理由:第一个,跑步冲得太快,来不及刹车;第二个,头一直低着,没有注意看;第三个,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暑假的一天,我和董家欢去钓鱼,可是没有一条鱼吃食。爷爷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便指点迷津说:"小店那边有个池塘,里面有很多大龙虾。"我们顿时心花怒放,飞快地奔向池塘。到了池塘边,只见一只只大龙虾在水中耀武扬威地摆动着钳子。我们连忙把装好虾饵的钓竿放下水去,不一会儿,一只龙虾就上钩了。不到十来分钟,我们两个就钓了八只龙虾,最后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6.
<正>这天,“挑刺三人组”来到了人物馆。人物馆里十分热闹,特别是肖像屋门口,围着很多人。“咦,肖像屋那边出什么事了?”皮皮熊拨开人群,就看见肖像屋大门里,站着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桃花林尽头的山那边,有一片乐土,那里的人们无时不怡然自得."   "在几年前,有个人到过那里,出来时做了路标,想让大家都到这里安居乐业,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过那里,不知为什么,想去的人都迷路了……"……  相似文献   

18.
<正>从我们小学开始,相信很多人都有被逼着写作文的痛苦经历。现实生活中明明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事触动心灵,却为了"交差"不得不硬着头皮"编撰"。在一篇篇习作中,也经常出现空话、套话,内容大同小异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让人忧虑的状况,冷静思索,不难发现,学生没有习作的需要,没有表达的热情,是作文堪忧的"罪魁祸首"。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相似文献   

19.
"琛珺,该练琴了!"果然不出表姐所料,这边电脑屏幕上,我们辛苦制造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那边厨房里就传来了姑妈的叫声。声音是拖长了的,口气听上去还比较婉转。我赶紧催表姐为"士兵"们购买战袍和兵器,  相似文献   

20.
河,平静地流着,水面上什么也没有,阳光洒在河面上,亮晃晃的,像面镜子。旺财与大哥就坐在河边的那块大青石上,呆呆地望着河那边。兄弟俩打一生下来就从没离开过村子,更没有到过河那边去。只听白胡子老爷爷说,曾有人到过河那边,又回来劝人们过去,说河的那边像天堂,可没人肯走,那个人也在回去时淹死了。爷爷是这里年龄最大的,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