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老交替之后,文炫晶已经站到了韩国女乒的顶尖位置上。”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5,(6):66-66
十年前,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萨姆索诺夫,他和普里莫拉茨合作获得43届世乒赛男双亚军。那时,他留着一个锅盖头,一脸稚气,球风优雅而全面,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萨。十的过去了,他已为人夫为人父,小萨变成老萨,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切和善,温文尔雅。面对球迷没完没了的签名合影要求,他从不拒绝:“他们要求不高,如果做一点点小事就能让他们快乐,我何乐而不为?”他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绅士的人,让人打心眼儿里希望他拿一次冠军。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5,(6):68-68
5月2号这一天,黑斯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下午战胜了欧洲男双冠军施拉格/金德拉克,几个小时后,晚上又战胜了奥运会男单冠军柳承敏。“在中国,能打败乒乓球的奥运冠军感觉真的很好。”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2,(10):28-29
很多人喜欢把王楠和邓亚萍进行对比,我觉得很难用简单的对比来评价她们是不是一样优秀,或者谁更优秀。 从技术上看,两个人风格不同。王楠瞩于稳中带凶,以柔克刚,后发制人。邓亚萍是快速凶狠,以速度制胜,先发制人。 从个性来看,两个人很不一样。邓亚萍对每一场比赛的胜负都看得很重,在赛场上总是表现得特别自信,当她比分落后时,她就一边盯着对手一边点头,那意思好象是在告诉对手我有数,这也是她的一种战术,给对手造成领先再多心里也没底的感觉。那种拼杀精神和不服输的劲头,往往从气势上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种必胜信念来自她比别人更艰苦的训练和更多的付出。她不仅对乒乓球技术钻研比较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5,(6):67-67
男单1/32决赛之后.李廷祐伤心地哭了,坐在场边,久久不肯离去,似乎不能相信比赛已经输掉的事实,又似乎恨不得马上重新再赛一场。直到下一场比赛的运动员进场,他才拎起背包不情愿地离开。出口处,韩国队的人都在等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安慰的话还没有说出口.他眼圈一红.眼泪又止不住落下来。刘南奎见状.忙过来解围.草草说了几句年轻没经验还有机会的话.便护送心爱的弟子走出人群。听韩国队翻译说.那天他哭了整整一夜.教练、队友、家人.任谁劝都不管用。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5,(6):69-69
这已经是柳承敏的第五个世乒赛了,但他从来不知道男单第三轮比赛是什么样子.第二轮就像一个黑洞.他总也逃不脱被吞噬的宿命。这一次,他挟奥运冠军之威而来.目光早早锁定在1/4决赛与王皓的再次对决.只是觉得第三轮的郝帅会稍稍有些麻烦,他从来没想过已经年过三十、在大赛中从来没什么作为的荷兰人黑斯特会成为他的绊脚石.但这次他却被绊了一个大跟头。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这次比赛你有得有失,怎么评价自己在这次世乒赛上的表现? 王皓:从单打来说,不是很理想,没能够进入前8,赛前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是先进前8,后面再一场一场去拼。赛前感觉自己调整得不错,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以前跟梅兹没有打过,主要看技术录像.教练帮我分析。  相似文献   

8.
13:11,仰天,但没有倒地,握拳,但没有长啸,球拍滑落,深鞠躬,再鞠躬,深鞠躬,再鞠躬,掌声,如潮的掌声。“英雄国正,一飞冲天”的四年后,他终于再次成为全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对于支持我的人,我想说谢谢你们,希望你们永远快乐;对于怀疑我的人,我希望能够用我的实力来证明自己《乒乓世界》:咱们先从世乒赛团体赛说起你觉得自己在世乒赛上的发挥怎么样?王楠:我觉得还行吧。我知道,主要是我对朝鲜那场球输了一分,所以大家格外关注我。《乒乓世界》:压力有些大?  相似文献   

10.
宋斐 《乒乓世界》2005,(6):46-49
有一种感动,来自欣慰;有一种宽容,源于理解;有一种告别,因为满足。2005年5月5日早11点,王楠成了整个万体馆最幸福的人,那一万零一朵玫瑰和数千双为她挥舞的双手,如炽热的烈焰,让她在女双半决赛获胜后难以抑制奔腾的热泪和感慨,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1.
陈洁  赵晖 《乒乓世界》2001,(10):13-13
在大运会乒乓球男团半决赛中,韩国队2比3惜败于中国台北队,但削球选手朱世赫表现出众,战胜了蒋澎龙和庄智渊两员大将。在单项比赛中,他和朴相俊一削一攻的组合还获得了男双亚军。  相似文献   

12.
从我小时候起,直到现在为止,我在训练中对中路球的练习都很多。首先要注意不同技术的科学组合--何时用反手击球,何时用正手攻。当来球到身体中路偏右位置时(这是对右手握拍者而言的,对我来说正相反,应是中路偏左),有意识多用正手侧身进攻;当来球靠近反手时,有时移动半步用反手攻,动作不宜太大,特别是防守时,来球太快以致我方来不及时,如果仍勉强用正手侧身攻,即使打过去质量也不高,下一板让对方压住,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2-12
李晓东给王楠发多球的频率明显比别人快。 王楠的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绷带,不停地在球台前奔跑。尽管球速很快,球的角度也很大,王楠的正手弧圈很少拉丢。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每拉10个球,王楠的命中率在70—80%之间。一旦失误多了,她就会停下来,细细地体会动作。 “这样的训练强度很累,但已经习惯了。我们主力队员的训练量相对更大一点,上午有两个人帮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速度是乒乓球制胜的核心要素,这一观点已经为全世界的业内人士所认同。作为有着浓厚快攻传统的中国,更是历来强调高点期甚至上升晚期拉弧圈的重要性。然而,在下面的自述中,波尔却表达了完全与众不同的观点。他关于在下降期拉加转弧圈的描述,将我们引入一个另样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的逻辑性未必百分之百的严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多元化是幸福之源,因此,不妨让我们中国球迷也来参考一下波尔的心得。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5,(6):71-71
不是冤家不聚头,对于老瓦和老萨在1/16决赛中的相遇,恐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这句话。1997年曼彻斯特男单决赛,老瓦给了小萨小头一棒,很多人都认为,正是那次失利,令小萨从此一蹶不振,与顶级大赛的冠军绝缘。2000年悉尼奥运会1/4决赛两人再度交锋,连扳3局反败为胜的老瓦精疲力竭,蹲在挡板的角落里,久久难起。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9,(4):19-19
我打乒乓球之后.很早就知道徐主任了。每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徐主任来了,心里特别盼望他能往我这张球台上看一看,希望引起他的注意。进了国家队,我记得第一次他和我说话,就说我打球软得像面条,打过去的球软软的,没有什么杀伤力,我当时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在我还不是主力的时候,大约是1994、1995年吧,徐主任经常到队里来看训练,每次他来馆里,我都希望他能过来看我一眼,能陪我练练球。  相似文献   

17.
柳承敏:韩国特色的反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蓬 《乒乓世界》2003,(11):60-61
与中国打法接近、也多采用直板握法的韩国人。在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借鉴了传统日式直板打法的特点,强调正手全台单面进攻。为了实现这种技术风格,他们一般站位离台较远.跑动范围较大。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运用反手技术的难度。多年来,尽管中国的直板选手一直在探索反手位技术的革新。如直板横打等,但韩国的直板选手却没有走这条路。为了适应今天乒乓球竞技中高质量的对抗.他们多是在现有打法的基础上,对原来已存的反手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增加其运用范围。以此弥补他们反手位的不足。今天我们介绍的柳承敏的三项反手技术就明显带有这一痕迹。图片提供:《桌球王国》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3,(7):13-13
大多数运动员都希望能够功成身退,你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为什么仍在继续坚持?是因为瑞典队后继无人?还是为了证明自己? 我只是喜欢这项运动。觉得自己仍然能够赢得更辉煌的成绩。 在你出道之前,欧洲乒坛有着众多的优秀选手,比如本格森、约尼尔、克兰帕尔……他们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 我从瑞典的本格森(Stellan Bengtsson)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专注。本格森打球非常专注。  相似文献   

19.
从瑞典回国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懒得动弹,看来北欧的闲适是把我给惯坏了。不过,总这么待着也闲得慌。想想自己还没到四十,没准还能再打打,于是我又动了再出去一试的念头。岁数不算小了,欧洲那边恐怕是打不动了,日本的联赛也大不如从前的好光景,而且新从国内过去的后生们,虽然没什么名气,小小年纪却拼得挺凶,像我这种老胳膊老腿,还是别去自取其辱的好。对了不知道韩国怎么样呢?虽然生活可能没欧洲那么舒服,但是离中国这么近,来回也方便。而且,除了刘南奎、金择洙那有限的几个人,好像没听说有太多高水平的。就算我打不了甲级队,去了打个像瑞典“麦力道”这样的也行啊。  相似文献   

20.
5月3日晚,上海世乒赛女单第三轮.福原爱1比4不敌刚刚在女子亚洲杯上4比3险胜过的郭焱,日本队的比赛就此全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