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报纸的言论,我们这些地市报的“老总”们,都在这方面动过不少脑筋,下过不少功夫。言论是一张报纸的旗帜,也是一张报纸显示自己特色的标志,许多报纸的新闻改革也往往以此为突破口。衢州报是一张每周四期的四开小报,这些年我们在言论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承认和欢迎。春节前,报社编辑部曾进行了一次读者意向调查,言论专栏的得票率达到43%,  相似文献   

2.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好企业报要抓好小言论。我们原来认为小报人单力薄,思想水平低,言论,由中央报纸和省报写就行了。实际上,企业中碰到的新问题不少,他们很难管到。企业报有针对性地选择些题目,写些短小的言论,职工还是很喜欢看的。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了各种言论三百五十四篇。开始,有些评论文字较长,后来作了些改进,一般最多五百字  相似文献   

3.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好企业报要抓好小言论。我们原来认为小报人单力薄,思想水平低,言论,由中央报纸和省报写就行了。实际上,企业中碰到的新问题不少,他们很难管到。企业报有针对性地选择些题目,写些短小的言论,职工还是很喜欢看的。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了各种言论三百五十四篇。开始,有些评论文字较长,后来作了些改进,一般最多五百字左右。  相似文献   

4.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号角。报纸没有言论,不算一张完整的报纸,报纸没有好的言论,不算一张好报纸。纵观县市报,言论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新闻言论,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从县市报的现状看加强言论的紧迫感 县市报与中央、省报比较,最为薄弱的要算言论了。笔者对手头掌握的7个省的10家县市报1994年1月至3月的言论作丁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大报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数量上看,这10家报纸属周三刊的4家,其余6家属周二刊,1月至3月共出版200期(只搜集到180期),言论共60篇,平均每期0.3篇言论,也就是说,平均每3—4期才有一篇言论。言论数量较多的湖北省随州报、仙桃市报、山东省平度大众报、四川省郫县报,平均每期也只0.6篇,有两家报纸1月至3月的言论加起来也不超过8篇。可见言论在县市报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我们大同机车工厂前进报,是一家企业小报。由于我们小报小办,读者乐意看,有人说我们的前进报是张扩大了的黑板报。我们小报是1958年创刊的,现为五日刊。过去实行的是免费赠阅,从去年6月改为全部自费订阅(注:全国铁路系统共有报纸49家,前进报是独一无二完全自费订阅的小报)。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自费订阅有以下四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发挥每一张报纸的作用;二是“逼”  相似文献   

6.
一年来的办报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要发挥一张地方小报的作用,搞好服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么,县(市)报纸的特点有哪些呢? 第一,是办给农民看的报纸,从我们天门市的情况看,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天门报》85%在农村发行。这两个85%正好说明了我们这张小报应该把农民作为报纸服务的主要对象,提供的信息要适合他们的胃口。否则,这张报纸就会失去最广大的读者基础,信息容量再大,也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要把县报真正办成农民的贴心报,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确实不容易。从去年8月太谷小报复刊以来的实践中,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太谷小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六日刊的小报。全报社只有6个编辑人员。为了做到及时宣传,我们坚持了地方性、针对性的办报方针,小报小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以发地方新闻稿为主。报纸复刊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当时,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最担心的是怕政策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对农村  相似文献   

8.
赵志科 《记者摇篮》2009,(11):37-3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地市报作为一级党报,应该重视言论的策划和写作,以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一般来说,地市报与省级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常常是个弱项。笔者认为,地市报县区版虽不如大报立足点高,视野广阔,权威性强,但是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小报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言论体裁并用,有的放矢地指导当地工作。地市报县区版要加强言论引导作用大有文章可作,策划系列评论,以造成强大舆论声势,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增强服务性,言论写作要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这样,地市报县区版的言论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安庆报公开发表读者评报稿件,让报纸更好地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安庆报是一张周三刊的地区级小报。从1986年9月起,这家小报开辟了《编读往来》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10.
交流与争议--国外报纸言论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纸纷纷开办了言论版.因此,对国外报纸言论版的借鉴,也就成了报纸言论编辑比较关心的问题. 言论版是世界报纸的普遍形式 其实,除了英、美主流大报有着颇具影响的言论版,连美国的都市报、"小报",如<每日新闻>(Daily News)<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都有着模样相同的言论版,就是我们邻近的东方国家的报纸,也有着差不多相同模样的言论版,如新加坡的<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泰国的<国家报>(The Nation)<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斯里兰卡的<岛报>(The Island).由此可以推断,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可能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今国际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12.
襄樊日报的前身是襄阳报、襄樊报,它是在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诞生的。怎样办好一张城乡兼顾,满足多层次读者需要的、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小报呢?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一张报纸能否办出地方特色,一是看它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完成时代赋予它的特殊任务;二是看它能否适应读者的多方面需要。实行市管县后,襄樊日报根据本市城乡都处在历史性大变革中的实际情况:工业要实现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和生产科研型的“两个转变”;农业要实现由自给半自给经济转向较  相似文献   

13.
李金山 《新闻三昧》2007,(12):14-15
2008年1月1日,是河南石油报的24岁生日。24岁,对一个人来说,是青春燃烧的岁月;对一张报纸来说,是风华正茂的时光。河南石油报在过去的24年岁月里,从一张四开周报发展成为对开周三的报纸,从一张内部刊号的资料性报纸变为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规范报纸,从一张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小报变  相似文献   

14.
从连续四届的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比来看,深度报道有可能成为地市报新闻报道中的强项之一。而报纸言论仍然是当前地市报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有人提议,明年第五届地市报好新闻评选工作,除多倡导现场短新闻外,宜强调和重视言论报道,促进报纸言论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参评的言论,评上二、三等奖的共有28篇,一等奖空缺。这是历届评选所没有的。这里有严要求的因素在内,但主要反映出小报言论报道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提高了,引导舆论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是时代对报纸言论的严峻挑战。言论报道,一是要旗帜鲜明,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引导舆论:二是不放过应该说话的机会,不办哑巴报纸。地市报(包括县报在内)的言论,宜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优势,面对面向广大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16.
《诸暨报》是一张四开四版的综合性小报,每周三期.容量小、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小报应有一套相应的编辑方法。《诸暨报》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现谈谈几种运用得较多的编辑方法,请报界同行指正.一、化整为零注重效果作为一张小报,它的版面容量不允许采用篇幅很长的文章;作为一张县报,它的大多数读者对象——农民也不喜欢看大块头的文章。但是,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报纸的言论宣传,更好地为本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从去年4月份起,我们宜兴报编辑部在第一版试行开辟了小言论专栏《阳羡茶话》。专栏从我们报纸的实际出发,努力在“短小精悍,就实论虚”上下功夫,力求办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看了几张小报,发现许多版面变了,尤其是一些专栏的牌名换了。有家市报的一版言论专栏,由《杂谈》换成了《小论坛》;有家县报的《说长道短》变成了《读者论坛》。据了解,这些栏目的牌名也是前两年才改的。专栏的牌子年年换,据说是为了创名牌专栏。专栏,有人比作报纸上精心制作的“盆景”。没有专栏的报纸,可以说是一份“五脏不全”的报纸。专栏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南京报》在南京通称“市报”,是一张四开小报。小报小办,丰富多采,颇见特色,漫画便是其特色之一。我常见市报一到,人们争相传阅,竞以先睹为快的情景。人们各有所爱,总是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来读,不可能将报上的所有文章篇篇看完。然而报上发表的每一幅漫画则不可不看。不仅看,而且议;不仅自己看,而且介绍给别人看,讲给别人听。我有几次没有及时看到报纸,就是听到同志们在津津有味地议论哪一幅漫画,才特意找到这天的报纸来看的。有一天,我路过唱经楼,见几个老太太立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有简讯、百字新闻、一句话新闻,小说有小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此类形式无疑更适用于小报。由此我们想到了"微型言论",我报目前的《大家谈》专栏是"微型言论"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