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书法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与古典时代的书法创作相比较,当代书法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后现代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书法创作,但书法作为一种当下的艺术,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借鉴西方的后现代理论还是有助于分析当下的书法创作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书法”的“参照系”相对模糊含混,使其创作与欣赏难以切入、把握和深入。文章对“现代书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现代书法”并没有真正超越自身文化背景的规定,且有“滑动”艺术立场的趋向。所有这些使具有传统文化良知及书法情结的读者堪忧。  相似文献   

3.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储明珠 《成才之路》2014,(14):71-71
书法是一门有着群众基础的古老的东方艺术。随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的日益更新,近几年来我国的书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书法作品的创作方面和艺术思想方面有了重要的进步和提升。现代书法的表现由对过去书法技巧的掌握渐渐转变为对书法作品创作意识和思想的把握。随着书法作品思想和内容的丰富,书法欣赏也成为了一项高要求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看,要彻底揭开书法艺术创作心理过程这个神秘的黑箱,似乎还不大可能。但是,完全可以用现代心理学、现代美学的成果,对古老的书法理论进行探讨和求索。在中国书法史上,理论家们对创作心理进行了艰辛的研究和探寻。他们虽不能象现代的研究者一样,以现代高技术指导下的心理学成果为武器,进行精确剖析;却也凭着书法创作的丰富经验和深切体会,借助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对创作的心理进行生动的描绘。现摘引如次: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最高阶段,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自成面目。文章就如何实现书法学习的创新,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爱读《诗经》和《楚辞》,曾经抄录、熟诵、引用和评论。“诗言志”、讽喻、风雅、比兴以度《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都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罗昕 《华章》2012,(14)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它特有的形、神、意,如果我们将这种形,神、意恰当地融合到现代陶瓷艺术当中去,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定会形成更为鲜明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味的优秀陶瓷艺术品.之所以说陶瓷书法而不说书法陶瓷,是因为陶瓷是书法艺术的载体,落脚点是书法,而不是用书法来装点的陶瓷作品.当然,陶瓷书法的创作,到目前还只是初级阶段,要繁荣陶瓷书法,就要走出怪圈,陶艺人不妄自菲薄,与书法结合,书法家不受框框束缚,将两种国粹结合,新的艺术品种便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诗骚辨异     
《诗经》与《楚辞》异质异构,在化渊源、艺术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皆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诗经》对民歌采取玩赏的态度,而《楚辞》则与民歌融汇认同;《诗经》属乐府体式,而《楚辞》是吟唱体式;《诗经》是周代社会之面面观,而《楚辞》是一个失意士大夫人格之面面观。即使相同题材,二也有迥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对楚辞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产生条件、地位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高明卓异之处 ,在于他能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即以通变的观点来论述楚辞的渊源、楚辞的新变和楚辞的影响。刘勰认为一代文学的新变 ,既要接受“世情”和“时序”的影响 ,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学中合理地汲取养分 ,因此 ,他主张“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的产生只是艺术活动的最初阶段,作品的价值和潜能只有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获得最终认可和升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鉴赏者的审美过程其实是心理上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书法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受书法艺术形式客观特殊性和鉴赏者的主观艺术素养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书法艺术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可以养成读者独立的艺术判断能力和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个性化特征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得以区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书法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在楷书艺术作品创作中书法艺术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师授、家传的影响;地域性书法、美术风尚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对外交流水平、所处时代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书法家个性、志趣、爱好的制约等等。固然与古为新是创造的基础,但探寻书法家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形成轨迹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创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直先生的楚辞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楚辞拾遗》一鸣惊人,成为研究楚辞的必读之书。读书篇幅虽短,但多属补充、引申和独到发现,创获颇多,其价值当在一般注本之上。他成功运用二重证据的新方法,重视物和考古资料,形成别具一格的治学特色,在现代楚辞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新方法、开拓新途径的意义,对当前以至今后的治骚更是不无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在艺术意境方面留给后世诸多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诗经》艺术意境加以阐释,分别从"意"与"境"的生成,"虚"与"实"的调配以及接受方法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吴怀民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13-115,119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论述了中国书法之所以产生意境的原因;阐述了中国书法意境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前书坛在创作上由于受展览影响而缺乏意境的现象进行反思,提醒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要重视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8.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架构中核心地位的形成是文化长期选择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及审美取向上的原因,又有人文、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参与。其中,书法艺术的“表情”效用、实用性以及传统书法主流创作群体的身份特殊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三者的结合扩大了书法的文化影响力,促成了书法的核心美学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书法不仅以其擒纵自如、丰富多变的笔法令人惊奇叹服,以其因形取势、顺其自然的字法令人耳目一新,以其虚实相生、纵横捭阖的章法令人精神振奋,而且由于政治的、历史的、艺术的种种原因,毛泽东书法还对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其书写内容领航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其书法本体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书法审美;其创作过程示范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裕钊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张裕钊的诗文、手札中,我们不时可以读到其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不仅指导了他的文学创作和育人之道,也无可避免地从艺术风格上左右了他的书法创作。故而,所谓“兼陶古今,遣灏深古”的张氏书法并非意外的契合,而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