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 ,我园发生了一起家长辱骂教师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 :下午5点是接孩子的时间 ,我园艺术班一位老师同往常一样做好了一切家长接孩子的准备 ,突然 ,XXX小朋友的家长破门而入 ,指着坐在小椅子上的儿子大声说 :“谁让你坐在墙角的 ,过来。”待孩子过来后 ,那位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踢了孩子两脚 ,然后就喷着满嘴的酒气说教师歧视他的孩子 ,让孩子坐在墙角上。老师让他交查体费 ,他气愤地把钱扔到老师身上 ,钱掉到地上后 ,又命令老师把钱捡起来。引得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过来围观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这位老师哭着反映这个情况后 ,我的…  相似文献   

2.
一天早上,我正在办公室打扫卫生,一对年轻的父母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女家长眼圈红红的,男家长生气地说:“园长,幼儿园的老师是为人师表的,怎么能打人?我们的孩子说老师打人,他今天硬是不上幼儿园了,退园退园,我们不上了。”看得出,家长很生气。(可以理解家长的冲动,任何家长都不能接受老师打孩子这种事情,何况是小孩子。)我连忙说:“两位家长请坐,我来帮你们倒水。”  相似文献   

3.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4.
在八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我对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一、坦诚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坦露心扉。孩子初入园,家长最渴望的是与老师交流,向老师介绍自己引以为骄傲的宝宝,让老师喜欢他。他们会对老师的每句话语都很在意,估摸老师对他孩子的喜爱程度。为此,我总是抓住见面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次,坦诚地向家长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如何面对内向的孩子,又是如何喜欢全面发展的孩子……并且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家长“对号入座”,家长…  相似文献   

5.
唐娟 《教育导刊》2005,(11):45-46
幼儿评价表(也就是"家园手拉手")是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很多家长都乐意接受老师每周给孩子的评价表,把它作为了解孩子这一周在园的表现,以及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小的评价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实施的教育是否认同和支持.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真实地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写好幼儿评价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离园     
离园时,欣欣打了轩轩一拳,刚好被轩轩的爸爸看见了。轩轩的爸爸快步走上前去,对欣欣大声吼道:“你再敢欺负我儿子,我就揍死你。”欣欣吓坏了,急忙躲到覃老师身后……您若遇到这种情况将怎样解决呢?请信任老师与话题中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班也发生过。当时,我并没有让家长进入教室,而是把他请到了办公室。首先,我诚恳地向他道歉:由于离园时秩序乱,一时疏忽,让孩子挨打是不应该的,请他原谅。然后,耐心地和他一起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事情发生在幼儿园里,请家长信任老师,把事情交给老师解决。老师了解情况后,一定公正处理。第二,请家长在孩…  相似文献   

7.
<正>“你简单,世界就是童话;心复杂,世界就是迷宫。”读完《该不该收下锦旗?》一文后,我脑海中出现了这句话。以清澈、赤诚、坦荡之心对待学生的晓雨老师,收到家长送来的锦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这则案例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晓雨老师的善良、纯净、仁爱之心。她对恺恺的倾心相待换来了家长的温柔以待——赠送一面撒了金粉,写着“身为世范为人师表”八个大字的锦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锦旗,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认可与信赖,是对教师深深的感激与敬意。  相似文献   

8.
<正>锦旗,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子,授给竞赛或生产劳动中的优胜者,或者送给团体或个人,表示敬意、谢意等等。锦旗所蕴含的“感恩、表彰、激励”等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远远溢出其制作成本。家长给老师送一面锦旗,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心、感激之情,原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作为“尊师重教”的正面典型。恺恺辗转三省四校,他的家长以及恺恺本人遭遇了什么样的波折坎坷,可想而知。好不容易遇到这位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恺恺,而且极其认真负责的晓雨老师,家长心中的欣喜与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专门定制了一面“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的锦旗,  相似文献   

9.
正开学的时候,家长送托班宝宝来园时总是反复地叮嘱教师:"老师,我的宝宝要喂,他不会拿勺子;老师,帮我的宝宝褪裤子;老师,我的宝宝踢被子……"从家长的反复叮嘱中得知,家长最担心的是宝宝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洗手,不会自己大小便等问题。因为孩子小,宝宝在家的许多事情是由家长包办代替的。家长的担忧,我们能理解;宝宝不会自理,这也属正常,毕竟是托班的宝宝嘛。但如何帮助宝宝  相似文献   

10.
在玩中成长     
三岁以前的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学习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一些好心的家长和儿童教育家,包括幼儿园教师,都力求找到理想的模式和方法,去“教育”三岁以前的儿童,虽用心良苦,却收效甚微。我也因此而深感困惑。我在与我的小孙子恺恺亲密接触中发现,他根本不理会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教诲”,完全不按照通常的幼儿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办事。我发现,原来他完全是按照他自己的大纲去学习的。他自己的大纲只有一个字,就是:玩!  相似文献   

11.
暑假后,我接四年级的班主任并承担该班的语文教学。在交接时,我向原班主任王老师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他向我详细介绍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及课堂表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王浩的男生,王老师对他  相似文献   

12.
王亚 《幼儿教育》2000,(11):26-27
什么时候摸孩子的头,根据经验,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问候幼儿来园时,对我说“老师早”,我就轻轻摸一摸孩子的头,表示应答。这会给孩子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因为孩子会感到老师很喜欢他,家长看了也会放心地离去。离园时,用同样的方法互道再见。2.表扬每当孩子有进步或表现出色时,除了言语表扬,我也不忘摸摸  相似文献   

13.
马波 《辽宁教育》2013,(9):11-12
新生入园是教师们最辛苦、孩子们最爱哭、家长们最担心的艰难时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多种方法:用情感、用实物、用行为规范,让家长、孩子、老师都能轻松自然地进入最佳状态。一、心灵的沟通1.亲自给家长写信。幼儿人园的第一时间,教师亲手写给家长一封信。信中字字句句都能体现理解、责任和换位思考。介绍我们如何给孩子宽松的氛围,告知家长孩子一日的生活安排。家长看后会由衷地信任老师,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免去了许多疑问、担心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14.
开会归来,见一家长领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我面前,大声质问:"你们老师是怎么当的,为什么许多孩子都指着我们家孩子说他‘臭'?这不是欺负人吗?"我急忙询问原因,原来离园时间,班中另一位老师正带孩子们玩一种叫"臭豆腐"的民间游戏,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将被同伴指着喊"臭、臭、臭",然后大家一起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转一圈蹲下.而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被指的这一瞬间.我解释之后,家长余怒未消地走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两件看似小事,但却涉及到教师职业行为的事件引起了我的不安。我想在每月末全体教工参加的园务会议上提出:一是有位家长反映的“不高兴”的事,他在孩子午睡起床时来接孩子,只见教室门窗开着,他提出孩子是否会着凉,但教师说按规定必须要开:另一件事是我听家长谈论幼儿园老师总是向家长“摊派任务”。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美丽     
有一天,我和一位刚从外园转来的幼儿家长聊天,谈到幼儿转园的原因时,家长说:“以前的幼儿园,班里的老师很爱美。每次我们去接孩子,总看到老师不是照镜子,就是化妆,要不就是在打电话,很少在孩子身边。我们非常不放心,为此,我们坚决地转了园。”教师怎样做能真正让家长放心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美丽的呢?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牙,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尽管她容貌平凡,穿着普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手是那样的轻柔,她的动作是那样的麻利,她的话语是那样的亲切,她像母亲一样教给我日常的护齿方法。短短几个小时的治疗,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搞好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发展事业,需要家长的支持。我园开展的“五日”活动,融洽了老师、家长的感情,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工作,深受大家的欢迎。家长开放日我们规定,每学期期中向家长开放一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听课、看活动。从晨间检查、晨间谈话、早操早点、上课游戏到午餐午睡,家长们都认真地观摩,从中不仅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孩子在园的表现,还了解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及教师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我园新生报名后,总是由园领导按报名顺序及男女孩比例分班。分班结果公布后,常常听到种种抱怨。有的家长说,某某老师自己不了解,请求调班。有的教师说,自己班的家长、幼儿不如某某班的素质好……于是,我园进行了一项改革尝试——打开园门,允许家长先择班,后报名。具体做法是:幼儿入园报名期  相似文献   

19.
科学饮水     
崔俊秀 《山东教育》2011,(36):21-22
早上入园时经常听到家长反复叮嘱:"宝贝,多喝水。""老师,今天我儿子有点上火,请给他多喝点水。"由此看出,饮水对于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也是家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目前在  相似文献   

20.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数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园,老师把门关上后,幼儿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头转向门口,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哭声牵动着父母的心。萌萌小朋友边哭边说:"老师不要关门!我要找妈妈!"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孩子离开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环境,对老师陌生,难免有一种压抑感,而敞开的大门,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安慰。从此,当家长送孩子时,我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以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教师再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们精神上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他们情绪平静以后,教师拿出玩具让幼儿摆弄,告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