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记者生涯,是从通讯员起步的,曾经历过了幼稚、成长、成熟三个阶段.逐步认不合格到合格,从不称职到称职的道路上跋涉过来的。笔杆没多重.无志拿不动。我是位饱尝过贫困生活的农民儿子,可能是爱好的天性吧.上中学时就迷恋上了写稿子。当时环境报制.信息闭塞.使我对神秘而又深奥的新闻一知半解,但我下决心和苦功夫攀登这座“高峰”。所以,每年学校放农忙假和暑假后,农家的子女都要帮助父母子农活,各庄稼,而我却四处奔走学着采写新闻。当时我认为:新闻是实实在在的事,不能胡编乱捏,表扬的人与事必须有…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有诀窍的吗?我认为是有的。起码,每个人在写作中,总会有一些深切独到的体会,这体会实践得多了,再升华升华,成了经验,也就离诀窍不远了。我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落实到国税部门,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征纳关系,实现双赢。赢字包含了五个汉字,也包含了赢家的五种态度:亡:要有危机感,必须随时了解环境的变化。随着金税工程、综合征管软件、电子网上划缴等系列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全面实施,给税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途径,从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南阳市委宣传部的张树华,从事新闻报道时间不长,原来的基础并不太好。可是1983年开始至今,巳经在河南日报一版发了六条头题新闻,其中有三篇还加了编者按语。此外,张树华还在省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发了两条头题,在工人日报等全国性报刊的一版发新闻六篇。他发在河南日报的《文明菜店》和《南阳市委发展知识分子入党敢于突破难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分别被评为1983年全省好新闻和1985年河南日报好新闻。张树华有什么“诀窍”吗?这是一些企羡他的成功,希望迅速赶上来的通讯员的疑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出书是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做到的事。而今天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文化时代,无论上大学,还是参与电视娱乐节目平民百姓都成了主角,“草根”出书,也不再只是梦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被刺杀了……我在纽英伦的一片荒芜的海滩上醒了过来,我的脑袋浑浑噩噩,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居然失去了记忆,甚至自己是谁。我是谁,我一直试图在自己的脑部深处挖掘出答案,可是一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     
在一次期刊研讨会上,有同志提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期刊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我是谁”。 “我是谁”,指的是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在哪里。 时下,全国期刊超过了八千种,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其中办得好的,受到读者喜爱,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有一些刊物,销数日益萎缩,“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个中原因,自然比较复杂,但是,清不清楚“我是谁”,确是重要一点。  相似文献   

8.
去年填报职称评审表,我是又尴尬又欣慰。履历一栏稀稀落落:学历小学肄业(四年半),务农18载(1965年至1982年),三年半个体屠宰户(1983年至1986年),新闻工龄8年(1986年4月被蕲春人民广播电台招聘至今)。而工作业绩一栏却密密麻麻:8年采写新闻作品近2000篇,在县台100%播出,其中有700多篇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湖北电台采用,有13篇被海外新闻媒介转发、有29篇获国家、省、地新闻奖,还出版过10万字的文学专著并获得国家级文学奖、湖北省屈原奖,还有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见诸全国报刊……。 地区新闻中级职称评委会的评委们给我连破两格(报助理记者就是破格),一致通过了我的记者职称。  相似文献   

9.
我从1985年1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到目前为止,先后被中央电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采用了150多篇。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信问我,写稿有什么诀窍,如何提高稿件质量?我的回答是:要在"新"字上下功  相似文献   

10.
黄宗英的采访作风和我们许多人的习惯作法不一样.她到一个地方去,首先是交朋友,广泛关心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疾苦,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苦”,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她说:“不能小瞧这些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人民的正义感,也可以看到希望。”“凡是我采访的人物都是我的好朋友,多少年不变。如今我的行李还放在河  相似文献   

11.
“嘿嘿嘿!我这个小报的小小总编,有什么好写的!”在地区报界中广受称道的湖北《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一听说我要采访他,连忙幽默打趣,不愿多谈他自己。正面出击未成,只好先来个“迂回战”了。我来到《孝感报》编辑部。年轻的同行们坦诚相待,高兴地向我夸奖自己的总编辑张仲彩。这个说:“老张领会政策精神快,点子多。”那个说:“他甘当‘摆渡人’,带兵有方,使我们年轻人进步快。”有的还说他当了总编,仍然“笔不离手”,每年都写出大小报道、文章几百篇。在与地区报纸总编交往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工作中有“两难”:报纸要办得上下都满意难;现在编辑、记者队伍的业务素质较差,要尽快提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基层通讯报道员,怎样才能让自己采写的稿件登上中央级大报呢?对此不少人总是望而生畏,甚至对上中央级大报灰心丧气。两年来的新闻报道工作使我深切体会到,中央级大报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对准新开辟的专栏、征文投稿,快发快寄,就会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我是晚报的一名通讯员,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当“土八路”其实比正规军要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爬格子,采访时间大多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公休日。那些被采访的人对我大发感慨:“市场经济了,年纪轻轻你干点什么不好?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问这问那,谁不忙?哪有工夫跟你聊!”更有甚者:“你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不知道!”说着,门“咣”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企业报,办得较为正规的,办报力量较强的,究属少数。不少报纸都只二三人在撑台面,更有“光杆子跳舞,一条龙服务”的。本人就是这样既当主编,又当记者,既管版样、校对,又管发行、邮寄,“孤家寡人一言堂”,风风雨雨十来载,个中酸甜苦辣都尝了个够。可困难也总得有人去克服。我的体会是,依靠群众就不难。我们厂报先后隶属于宣教科、政治处、党办、集团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     
《新闻战线》编辑部: 这些年来,我们报刊上的各种文章中忽视标点符号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时,在引号外面使用第一人称“我”,这在新华社的稿件和报刊文章中屡见不鲜。有的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中又有引  相似文献   

17.
18.
“我的读书观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推崇的是个体生命的充分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他们是普通人世界中被忽略甚至被摈弃的一个群体。很少人在意甚至正视过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有自己的喜悦忧愁.也有梦想。24岁的阎上参加过数届特奥会.参与过篮球、曲棍球和雪地走等多项比赛.尽管他赛场表现突出.尽管品行优于身边许多同龄正常人,可社会留给他的机会还是太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蔡玲  王岚 《档案与史学》2014,(12):43-45
考进胡佛研究所 1949年,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格局下,我随父亲迁往台湾.读高中时,又跟随家人去日本的东京读书. 高中毕业时,我要求父亲让我去美国读大学.父亲说:好,我托朋友去找于彬主教,代你和妹妹两人申请奖学金.由于我的功课优秀,运气也很好,不久就顺利获得了奖学金,我和妹妹整装奔赴美国了.1950年代的中国旅美学生,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里都少得可以用手指头点出来的,多数还是从台湾或者香港去的留学生.自费的学生少,大多数是申请到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