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琴被誉为"琴中国王",钢琴是一门艺术性相对较强的音乐艺术体现。目前,钢琴的普及也越来越普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也是钢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钢琴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情感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艺术的审美特性出发介绍了钢琴教育的作用,期望可以提高钢琴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情感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可以满足自我需求而秉持的态度,情感教育则是以情绪、态度、理念为关键内容,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情操、健康心态等目标的教育行为。在钢琴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自身具备动力与调节能力。因此,文章主要对钢琴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 1.音乐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 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出来。音乐与情感的这种相似性、对应性使音乐能表现情感的细微变化和有声有色、有起有伏的发展过程,达到再现情绪的艺术顶峰。 2.音乐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音乐虽然可以表现某种较为确定的情感倾向或情感类型,但是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进行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尽相同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音乐内容是情感倾向性类型的相对确定与不同欣赏者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音乐教学之中,情感教育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情感共鸣以及情感转移可以深入人心,并且感人至深。在钢琴教学期间,教师需让学生艺术情感以及音乐技能共同得到发展,借助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钢琴技能,进而由心灵方面不断进行艺术升华。而本文在阐述在钢琴教学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对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之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钢琴作品的灵魂,音乐情感的控制和表达是钢琴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通过对作曲家创作背景、人生履历进行了解,可以进一步对音乐语言进行解读,同时通过分析情感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影响,对其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深入分析,细致的阐述音乐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审美体验,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情操。钢琴中演奏触键方式不同,产生的音色效果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触键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钢琴演奏者加强触键方式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音色的表达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审美体验。本文主要是从钢琴音色方面的鉴别入手,对钢琴演奏中不同触键方式对音色的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音乐的艺术生命,是钢琴音乐的本质,钢琴演奏是情绪与情感达到灵性统一的艺术化体现,音乐表演和情感表现之间具有微妙的关系.在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体会情感,运用情感来进行演奏.本文试对钢琴教学与情感教学二者的融合统一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钢琴素有音乐皇后的美称,钢琴的声音明亮、清脆、动听,演奏者通过钢琴演奏能够带给人们巨大的音乐享受。双钢琴演奏是钢琴表演的形式之一,与独奏、伴奏等形式有所区分,在双钢琴演奏时,极为考验演奏者的默契和弹奏音乐的审美体验。双钢琴演奏将钢琴演奏的情绪、表现力、节奏感都发挥到了极致,对双钢琴演奏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审美风格进行探究,有利于发现双钢琴演奏的美感,有利于扩展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们进行心灵交流与情感互动的重要方式,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的无限追求,所以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培育审美习惯以及锻炼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本文将着重就高校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歌 《华章》2012,(26)
浪漫主义时期是音乐发展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多为钢琴巨匠和传世的音乐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钢琴艺术,呈现出了鲜明的音乐风格,不但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概述谈起,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情感表达、标题性的丰富和诗意氛围的营造等审美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曹晓梅 《学前教育》2008,(11):24-25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表演中,钢琴即兴伴奏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舞台效果,对它的艺术效果与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体会音乐的真谛.文章以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特点出发,分析了它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就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肖端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37-139+148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审美内涵从调式、和声、节奏旋律、演奏技巧等方面与中国文化具有审美共通性,这种内涵、表象使中国学习者可以从深层次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其音乐意境、音乐形象的神韵及音乐风格,均近似于中国艺术的境象与审美,造就了中西合璧的中国钢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教学应从情感表达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对歌曲的处理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重要途径。在此,我谈谈是如何利用"歌曲处理"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培养。一、捕捉音乐情绪与意境既然音乐是情感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艺术实践活动都将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反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鉴赏力、想象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音乐审美与情感体验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别探讨了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和通过音乐审美给予欣赏者全新的情感体验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莹 《成才之路》2009,(11):70-70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刘红梅 《四川教育》2008,(10):24-25
艺术是心灵的倾诉,可以拨动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借声传情,可以表现人类多种细微复杂的情绪:喜悦、悲凉、深沉、哀怨、恬静、壮观、忧愁、思恋……可以说,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坚持情感体验原则,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所以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就应该通过以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回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  相似文献   

19.
王美娟 《考试周刊》2014,(41):179-180
正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复制全部的生活现象。情感性是音乐的主要旋律,音乐刻画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应,它表达人在某种情景下的情绪活动,而不是刻画现实生活本身,据此,音乐听唱教学必须依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以帮助学生体会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心境。在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听唱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以听唱为切入口,可以有效实施(多角  相似文献   

20.
郑警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125-128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种类,遍及音乐生活的诸多领域。人们对音乐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钢琴即兴伴奏提出了更高要求。钢琴即兴伴奏代替小乐队伴奏,建立即兴伴奏的乐队化意识,构建伴奏的音乐情感,激发演唱者和欣赏者的音乐情绪,是钢琴即兴伴的任务和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