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本教学设计通过游戏巧妙运用“缺8数”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彰显计算器的优势。通过数学阅读,帮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在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妙,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神秘、抽象与统一,激活数学的文化元素,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6—72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小数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100~105。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2.能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设计背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以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新内容,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是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计算器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可借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思维训练的辅助工  相似文献   

6.
教材体系《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用计算器计算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8.
徐影梅  陈喻 《贵州教育》2009,(24):25-27
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增强自主探索规律的自觉意识,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冯敏 《四川教育》2005,(2):92-9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  相似文献   

10.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杨辉三角”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组合及组合数的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习题课.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法指导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对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的初步探究、经历分析一猜想一证明一应用的过程,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材中的一课.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且知道角有  相似文献   

13.
【总评】本节课教学,教师能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了学数学、用数学的需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A篇——课始师:初见面,孙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PPT出示课题)生:(齐读)行动,才是最伟大的。师:你们是外国语小学的学生,英语一定很棒吧。生:(自信)是!师:请写一个单词"try"?生:(板书)try。师:解释一下词义。生:行动。师:板书"行动"是让你郁闷还是快乐?请用英  相似文献   

15.
刁悟 《辽宁教育》2006,(1):107-108
【总体设计意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构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认识问题一合理应用、解决问题一”三环节教学模式。“认识东南西北”这一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一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建立以自主、探究、合作及实践操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教师演示】老师用手拽着溜溜球绳子的一端,将溜溜球甩起来。【谈话引入】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大家从这个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总评】“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得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如果说从实物到获得长方体的特征,是对长方体概念的第一次抽象,那么从实物到直观图则是对长方体概念的第二次抽象。以学生的认识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效率意识,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巧妙设计,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眼看、口说、脑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动作、语言、思维协调同步发展,达到启迪思维、内化和应用新知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阮祥珍 《江苏教育》2006,(2B):35-35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相似文献   

19.
20.
王新华 《课外阅读》2011,(5):162-165
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中体会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者的紧密联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在初中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教材的要求,基于实际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部分环节,以支持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通过实践、观察、猜想、探究等活动总结归纳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规律,揭示数学的本质,从数的角度刻画图形的平移,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渗透知识间的联系观点,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