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对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中,壮族尤为特别,它不但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其教育在历史的场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壮族传统教育和现代壮族教育的融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壮族教育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壮族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不但具有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还能够促进艺术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进行个案调查与艺术课程开发实践,旨在为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民族舞蹈是一块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瑰宝。广西壮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灿烂优秀文明的民族,在这灿烂优秀的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舞蹈艺术文化。随着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发展计划,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分析广西传统壮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文化特点,对于对外交流民族传统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从广西传统壮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功能与保护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我国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民族地域性文化,民族声乐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瑶族民歌,分析了该民族的声乐表现,并且简述了这一文化的传承创新,目的在于推动瑶族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0+202-200,2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热的角度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状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地域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白族、壮族、佤族、彝族等多个民族,民歌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文化组成,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及婚丧礼俗等均可在民歌中有所体现.在我国民歌体系中诞生了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小河淌水》是云南地区的经典民歌之一,创作于1947年,也被世人称为云南弥渡山歌,自诞生起便在民歌音乐领域占据重...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6):38-42
通过对黑衣壮民歌艺术的现代变迁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处于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机制正在削弱,并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消极地等待消亡或被同化,外来文化的强大压力也会激活其中的某些积极强健的因素。民族文化的主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外来文化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整合、重建、融合为新的文化资源,实现对原有文化的再生和超越。在传统文化的再生过程中,深厚的民族感情再次发挥了作用,它是民族文化认同重建的情感纽带。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化生产机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改造和利用呈现出一种"古朴化"的风格。传统的民歌艺术是现代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勤劳勇敢的达斡尔族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在创造宝贵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达斡尔族音乐,包括民歌、歌舞、说唱、儿歌、萨满歌曲等,本文仅就民歌、歌舞和说唱三种艺术形式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广西左江壮族民歌种类非常的丰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左江民歌的现状,提出在本地政府一定的支持和努力下,左江壮族民歌还需要本地政府再加大支持力度,需要民族声乐研究人员和本地学校及各方的努力,以保护好左江壮族民歌的宝贵财产,使之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木叭喇器乐,是文山壮族特有的民间音乐。在广为流传的千百年问,多服务于壮族的丧祭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日渐艰难。看乐器结构特征,它和古代筚篥乐器非常相似;在演奏上,它还保留着浓重的龟兹乐遗风。这样,它最初应该属于宫廷音乐。后来到了壮族民间,就一直成了丧祭的工具。不过,它的音乐思想是与壮族孝文化紧紧相连的。加强研究和整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努力恢复艺术的本来面目;尊重民族习惯,弘扬壮族孝文化;关注濒危乐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民间艺术还给民间,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看戏难的实际问题,是该文所要论及的一个楔子。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应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民俗风情等文化为内容,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美学与人类学相交叉的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理论视点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引入到美学研究中来,从而揭示出民族艺术内在的生存机制.民歌艺术是一种集中表征少数民族族群生存机制、审美经验和生存环境的主要艺术形式和传统民族艺术的重要形态,探析其在前工业社会的生存机制,这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生产劳作以及与自然进行抗争的历程中,以音乐的形式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个性的民歌.但是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文化同化,后继无人,严重影响着未来地方民歌艺术的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民歌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需要不断的突破目前发展的困局,让其能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弘扬民族自身的文化和文明,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5.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地区要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谈起,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重要性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就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及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保护、创新和吸收少数民族文化或承栽这一少数民族文化或文明中的有益成份,并加以合理地发扬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挖掘内涵定位其特征是重中之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升,物质生活获得极大的满足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因此,影视剧、舞蹈和歌曲等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其中,歌曲既包括流行歌曲等,也存在着民歌这一形式。民歌多是各个民族自己创作的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歌曲,对于表达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所创作的民歌,在这方面更是佼佼者,受到欢迎。所以在少数民族的民歌中,民族特色是其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艺术特色。而少数民族的民歌能否充分表达出其思想主题、能否充分展现出其艺术风格、能否提升其艺术感染力,民族特色的充分表现则是关键。因此,本文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如何表现出其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慧 《教师》2014,(20):58-58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间歌舞艺术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应当把民间歌舞艺术作为教育目标。本文将着重对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