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逝,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非遗视域下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了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对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  相似文献   

2.
商丘对本市“非遗”的普查结果充分显示了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丰富性。然而,“音乐类非遗”在当下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如“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缺乏现实的文化生命力。着重对商丘市音乐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商丘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间音乐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民间音乐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根本,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让民间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相关行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从我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探寻了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保护路径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终身教育不应割裂、断层,应在各自研究范畴中寻求彼此之间通联关系的互融互通。正如终身教育的教育目标一样,“音乐类”非遗传承的终身教育重在强调受教育者终身学习和探讨“音乐类”非遗的学识与能力。文章对终身教育与“音乐类”非遗的通联关系进行思考,对“音乐类”非遗传承的特点做进一步分析,审视“音乐类”非遗传承关系中终身教育的现实问题,探索终身教育背景“音乐类”非遗传承模式的具体路径,为终身教育背景下“音乐类”非遗的传承提供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从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的利益网络治理、注重非遗活态传承的物质载体建设、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模式以及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制度与保障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时代价值众所周知.本文从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以及新课标背景下临夏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现状着眼,分析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新课标背景下临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黑龙江省音乐类非遗为例,对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课程融合传承展开研究。首先对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最后提出几点思考。黑龙江作为非遗大省,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利用,因此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课程融合传承应该在加强分层性课程内容设计、注重体验式方法增强课程融合实效、创新课程拓展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是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学校音乐教研组依据《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中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以“赏非遗音乐之美,寻民族文化之根”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共分为四个课时,以学生“赏—品—探—承”这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模式,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声乐作品、器乐作品,使学生较全面地感受非遗音乐之美,深刻理解非遗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非遗"广东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大力挖掘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本土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本土院校为例,就如何发挥地缘优势,结合地方音乐资源,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探讨国家级非遗"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传承和发展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桦 《教育与职业》2012,(18):185-186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身授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的,是"活"的文化、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它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人类社会乃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针对音乐艺术院校如何做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想观点和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非遗传承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发展,提出以非遗活态传承为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论证了非遗活态传承有助于非遗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同时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气候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讨论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的生业,认识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喜鹊沟类遗存以饲养适合游牧的家养动物为主,同时存在渔猎行为,农业经济几乎不存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整体以家畜饲养业为主,但部分地区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家马和马具大量出现代表着较成熟的游牧经济已然形成。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发生转变,西来文化因素很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20,(3):95-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同时对我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初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为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融入的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的意义以及传承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结合现实情况具体探究了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属于北方草原文化范围,独特的草原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造就了该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类型。论文对柯尔克孜族传统民歌文化现象与音乐形态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的重要载体。“非遗”视野下,民族音乐传承及推广应开掘民族音乐的思想价值,解析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全面把握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要素。同时,我们应构建完整的民族音乐评价体系,进而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国家的文化储备和文化内容丰富。在这样丰富的文化背景之下,我国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民族精神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中小学音乐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将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传承发展的教学效果,对于我国文化传承、民族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和价值。基于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同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对此,首先叙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同我国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随后详细阐释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遗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但由于保护原真性、文化认同等问题,各地区都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基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针对福建省非遗分类梳理,研究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模式与发展策略,将非遗植入旅游场域,通过非遗文化符号化、非遗内容叙事化和非遗价值体验化的旅游活动,真正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传承性、民族性、丰富性和地域性是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典型的民族象征意义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在蒙古族音乐教学中融入蒙古族音乐文化,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是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能够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