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欺凌一直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多发,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给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受到欺凌后,被欺凌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的问题,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着重从被欺凌者的角度分析了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从个体、家庭、校园、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被欺凌者易遭欺凌的影响因素。从被欺凌者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预防和干预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系统综述法,基于欺凌者的维度,从社会工作、社会学视角出发,对近十年SSCI期刊中关于校园欺凌的实证研究类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与欺凌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等分类属性高度相关。相关分类属性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不同分类属性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同一分类属性的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并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常见的行为问题,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在校园欺凌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需要引起学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被欺凌者作为校园欺凌中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属于弱势的一方,更应被人们所关注。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存在着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自我认同感低等特征,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学习、心理、身体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相应举措,如学校加大重视程度、引起家长重视、提升受欺凌者应对能力等,降低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普遍存在,多发生在中小学,性质恶劣,危害深远。了解并深入分析该问题,提出应对方法意义重大。通过对"校园欺凌"的探索分析,针对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法规以及个人自身特点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怀理论认为,校园欺凌是指欺凌者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行为,最终造成被欺凌者身体、心理等方面受到伤害的一种行为。家庭关怀缺位、学校关怀缺失和同龄群体关怀缺乏是导致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原因。从关怀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在家庭方面,应推崇自由对话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校园欺凌问题;在学校方面,可大力推行感化教育,补足校园欺凌治理的短板;在教师方面,要鼓励学生同龄群体间积极交往,共同抵制校园欺凌等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园欺凌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置于家校社共育视域下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家校社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罗金海 《学周刊C版》2019,(4):155-156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这种情况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只有深入分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探索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对欺凌者与受欺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了解校园欺凌现状成为当务之急。以某小学作为个案研究为例,通过对该学校三至六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校校园欺凌现状,发现学校存在处理欺凌行为机制不完善、家长对待欺凌行为态度消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视角提出防控校园欺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留守儿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因校园欺凌而造成的惨案触目惊心,社会各界对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校园欺凌的关注日益增多。加强校园欺凌治理迫在眉睫,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原因探究校园欺凌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教育场所,理应放在首要位置来思考,分析家庭对校园欺凌的影响对治理校园欺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顽疾。校园欺凌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其内心留下永久的阴影,给社会敲响了警钟。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研究,发现根源来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反之,能科学、合理、有效利用这些因素也将成为预防校园欺凌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日益增长的社会关注和立法压力使得人们提高了对有效的校园欺凌预防措施的兴趣。社会情感学习可以为学校提供一种基于研究的方法来培养技能,促进积极的个人和同伴态度,有助于预防校园欺凌。本研究通过对温州市的48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角度,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与校园欺凌行为呈负相关。预防小学校园欺凌宜采用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开设社会情感学习具体技能课程,并与学科以及活动相结合;利用社会情感学习,提高学生人际技能;利用社会情感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针对性关注欺凌受害者,提供社会情感学习层面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校园秩序,对学生身心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校园欺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其形成因素具有复杂性,涉及学生个体、学校及家庭等方面。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协同共治、综合发力,共同做好校园欺凌的教育引导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破坏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场所。从学校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被忽视、校园欺凌防治和惩戒机制不完善、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缺位、与家庭和社会反欺凌资源合作不充分等是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成因。本文就学校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中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身体、行为上欺凌,言语、情感欺凌,间接的欺凌,甚至投毒下药、致伤致命等,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体等原因,遏制校园欺凌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离不开社会、家庭等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校园欺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通过对校园欺凌进行概念界定、成因分析、现状研究发现,当前造成校园欺凌的因素复杂多样,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负相应责任,其中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内容对校园欺凌有重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在家庭教育中植入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研究的文献回顾,发现校园欺凌研究有四种视角:个体视角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人格特质、社会认知等对欺凌发生的影响;群体视角运用群体社会化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支配理论和地位关系理论等阐释校园欺凌的群体互动机理;家校系统视角重点分析了学校和家庭这两大微观环境对校园欺凌发生的影响;社会情境视角则重点关注污名与歧视、社会性别规范和教育文化等宏观环境对校园欺凌的形塑作用。不同视角下的校园欺凌研究自成体系、各有侧重。未来研究需要重视研究视角之间的深度融合、不同层面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中国社会情境下校园欺凌的发生机理。相关部门应针对青少年个体、同伴群体、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分别开展防治校园欺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校园欺凌旁观者研究是校园欺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对校园欺凌的积极干预和有效治理具有负面影响。个体道德认知偏差、学校道德教育乏力、家庭道德环境渲染、社会文化环境制约,是构成校园欺凌旁观者道德冷漠的主要原因。促进校园欺凌旁观者向敢为者转化,实现伦理复苏,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认知能力、重建基于关怀的道德、营造反欺凌家庭教育环境、匡正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四位一体"合力作用。深化对校园欺凌旁观者道德研究,对于有效发挥围观群体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积极干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中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安阳市校园欺凌行为存在着普遍性、多样性、隐蔽性、渐进性、隐忍性等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法治等五个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安阳市校园欺凌问题如何“发挥六个作用”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