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宁宁 《吉林教育》2005,(12):24-24
1.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存学习化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创造。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让学生读中感知,读申晤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成了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老师让“有感情地读一读”只是停留在布置任务式的表面要求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去听课,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讲课老师和学生正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讲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讲课老师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秘密呀?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  相似文献   

4.
张卫东 《考试周刊》2009,(17):82-82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思想,敢于让学生去探索新知,用自己的思维找到答案。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大部分已具备在他们熟悉的知识领域自觉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而且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则是在学生认为需要时,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其中之一便是备"预习"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殷铖君 《初中生》2004,(7M):1-1
有这样的一所学院,它在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小门只有150厘米高、40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出入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会碰壁。这就是印度最名的佛学院孟买佛学院。这所佛学院最令世人瞩目的并不是它悠久的建院历史、辉煌的建筑以及它培养出的那些名的学,而是这扇毫不起眼的小门。  相似文献   

6.
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深感语文教学的“难”,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部分学生则已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个一直在谈论的话题,学校和老师也都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习兴趣培养是学习困难学生最为重要且又突出的问题,笔者谈谈怎样培养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就已经初步涉及感悟,可见,感悟已经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策略,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的过程.对此笔者谈自己的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三年了,每个月我都会准时与知心朋友《课外阅读》见面。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本杂志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得到很多教益。每期杂志一来,我都会从中选出几篇读给学生们听,久而久之,学生们只要看到我拿着《课外阅读》出现在教室门口,马上安静笔直地坐好,等待着接受心灵的润泽。几年来,孩子们从“心灵家园”温馨感人的故事里受到熏陶、懂得感恩;又从“读写天地”的满分作文里学习到写作技巧;还从“人生感悟”中学会了思索、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曾朝晖 《现代语文》2007,(10):52-54
一、教学目标1.学会自己在文本中寻找兴趣点、疑问点,学会自己发现问题。2.学会阅读文本,学会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在共同学习研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开展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形成对阅读的初印象、深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中心灵活捕捉整本书的细节,深入挖掘整本书的内涵。文章具体以名著《儒林外史》为案例,分析整本书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实践,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龚汉平 《云南教育》2005,(28):18-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完成这样的任务只有“趣”字当先,而“趣”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由于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好多篇文章都是探究启蒙的好教材,《最大的“书”》就是很好的一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实施多种探究策略,将有利于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习惯的提高和养成。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义务载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部分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对直。  相似文献   

17.
诺诺 《小学生时代》2011,(3):46-51,64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职业的梦想。但关于365行,你又真正了解过多少呢?比如,为什么医生可以拿手术刀做手术?爸爸每天在喝的茶叶是由制茶师们精心制作,那他们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18.
胡青 《南昌教育》2004,(7):45-45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这个环节便是议。议,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  相似文献   

19.
我们班的学生个个活泼可爱,下课的时候总是唧唧喳喳说个没完,可一到了上课,基本上是“石头落水——沉没(默)”。特别是在阅读感悟的时候,更是如此。是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听不懂?亦或是……我决心探查出令学生沉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为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的意思,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