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5年,在美留学的胡适先生与康乃尔大学英文教授亚丹先生晤谈时,亚丹问:“中国有大学乎?” 胡适无言以对;又问:“京师大学何如?”他只能据所闻而答。亚丹说:“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此话极大地震撼了胡适,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大国乎!”第…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知道学习中的“三味药”吗?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胡适先生当年学习时就常吃这“三味药”。第一味是“问题丹”在学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后,必须留一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有时间,就把问题拿出来研究。胡适先生认为,这样人就不会懒惰了,因为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对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是有启迪意义的。根据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我们似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其一:炼制“问题丹”。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表现形式,教师要努力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并能掌握好火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向已知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具魅力的教学就是在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4.
5月10日 晴 今天,我怀着好奇心读了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一文,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凡事都只要求差不多的人,就连生命他也只要求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四年刘半农先生病故后,鲁迅先生写了篇文章《忆刘半农君》纪念他。鲁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有一段话说得是很深刻的:“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恨他的近几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每读这段话,总想起我们很多年来,对胡适的评价是不公平的,我们也犯过把胡适“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的错误。诚然,刘半农和胡适是有不同之处的。刘半农在  相似文献   

6.
《神秘岛》     
《新作文》2004,(Z1)
精彩选摘“我们现在还是在往上升吗?”“不,正好相反!我们是在向下降落!”“比那还要糟,史密斯先生!我们是在向下降落!”“天啊!赶紧把压载物扔掉!”“最后一袋压载物都已经全部倒完了!”“气球在升起吗?”“没有!”“我听见像是波浪的咆哮声!”“我看见大海就在气球悬篮下面了!”“离我们不到500英尺啊!”这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将近4点时,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空突然发出的叫喊。作者简介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1828年,凡尔纳生于南特,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代表作为…  相似文献   

7.
“混先生”     
八十多年前,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让“差不多先生”大出风头,名扬一时。不过,各领风骚数“十”年,我觉得,现如今,在这里最有名、最风光也最具影响力的,还“属混先生”。混先生一生很谦虚,若有人问他:最近在忙些啥?他就会回答:瞎混呗!其实,说这话时,他可能正在大机关里坐办公室,或者在名牌大学里当教师,或者在大医院里当医生。  相似文献   

8.
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当年一位外国记者,中文不错,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是摸不着头脑,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驰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照字直译,变得驴唇不对马嘴。如“一诺千金”...  相似文献   

9.
一、散文巨匠的纯美情愫 朱自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春》、《绿》、《荷塘月色》,还有《背影》、《威尼斯》等等,由此他被称为“美文大家”。郁达夫先生曾评价他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当我们沉浸到朱先生的作品中时.我们不由得会在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它们美得像诗一样!”的确,朱自清先生的精品佳作都给人以“诗”的美妙。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胡适曾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云:“中国最有名的人物姓差,名不多,各省各县各村人氏。”差不多先生办事只求“差不多”。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红糖白糖差不多”。河北西边是山西,他当成陕西,别人纠正,他说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汉族文学语言上的主观唯心论观点,是他的反动思想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我们知道,所谓文学语言,不单是指文艺作品的语言,而且是应用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著作上以至报刊上的书面语言,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了的语言。在胡适的言论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文学语言”这一术语,但是他采用“文字”、“古文”、“白话”等等说法,实际上就是指“文学语言”而言。而他在这问题上,曾作出了种种荒谬的解说。我们在下文,从四个方面来批判胡适在汉族文学语言上的主观唯心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明确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其次提出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意义;最后思考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杳无人烟,只有惊涛拍岸而发出隆隆巨响的赤壁,旷达豪迈的东坡先生也不禁在心头涌现如斯感慨!当年“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如今人何在?那感怀前人的东坡先生,而今也只是在一阙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词中,为后人所缅怀!岁岁年年人不同!展阅历史长卷,人们会发出这样的轻叹:我们,是时空的恒河中最渺小不过的砂粒,从过去向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而其“全盘西化”论尤遭贬斥。最近李振霞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胡适”一章中对胡氏“全盘西化”论进行了辨析,令人耳目一新。掩卷沉思,我得到了一些启示:胡适的思想基本上是前后一贯的,他一生都把实用主义作为自己思考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全盘西化”论虽然走进了死胡同,但却留下了一些值得反刍的思想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一九一七年,他和陈独秀等人发动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运动,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场运动,标志着传统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变,也反映了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如今,“文学革命”已经过去了七十年,胡适先生逝世也已二十五年了。但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一直未得到社会公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史家,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历史,而不应该依凭单一的思维模式去框套所研究的对象。本文宗旨,试就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贡  相似文献   

17.
胡适曾多次强调杜威思想对他的全面影响,但不少学觉得此言不那么能尽信,对胡适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杜威的实验主义,学界迄今仍存争议。综观胡适一生,他不但在哲学方法上把握了杜威思想的基本精神,更像杜威一样希望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使它变作“一般人的问题”,其主张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改造社会”,尤其是杜威思路的亲切体会和运用。不过,胡适也把他通过严复接受的天演学说的竞争性和破坏性融铸进了他的“杜威方法”,使其更加激进,故其所谓的“杜威方法”恐怕是个集大成。  相似文献   

18.
胡适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他运用考据学的方法对早期祥宗历史从人物、禅法、宗旨到祖统等重大问题,都提出了不同传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际上,他并没有“少谈些主义”,只不过不讲马克思主义,而大讲改良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的实际问题,他却一个也解决不了。无独有偶。70年后,在《世界末回眸》这篇“奇文”中,作者“百般呼唤德赛两先生”,推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是“至理名言”。仔细察看一下这位作者的言行,原来他呼唤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伪科学;他也并不“少谈主义”,只是不谈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则百谈不厌,目的是以“全盘西化”“演变”中国。  相似文献   

20.
俞平伯先生是“新红学”的奠基者之一.六十多年来,他的学说包括对胡适先生提出的“自叙传”观点的认同一直对红学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俞老在治学上并不固守陈见,1986年11月在香港讲学时,他又提出了《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说法,此说在红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但至今尚未有评价文章,诚属憾事.我们发表此文,一是表示对俞老的悼念;二是希望借此引起红学界对俞老“集体创作”一说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