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见到这个题目,或许你会想:西方记者的执业规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错,就新闻制度和新闻环境而言,他们与我们的确相差甚远,然而,无论如何,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里操作,他们的执业规范总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参考和借鉴。随手举一个例子:隐性采访时下在中国似乎很时髦,报纸记者有  相似文献   

2.
张妍 《记者摇篮》2005,(6):57-57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一直把记者说成是“无冕之王”。凡是有过采访经历的记者大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有些记者听了之后洋洋得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3.
高洋 《记者摇篮》2007,(5):60-60
电视谈话节目是记者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式。时下,电视谈话栏目火暴荧屏。虽然节目风格不  相似文献   

4.
对主持人而言,录播相对要容易些,因为录播事先有脚本,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斟酌的,经得起推敲,大不了推倒了重头再来。而直播就不一样了,直播是不可预知的,发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因为直播节目短则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如果这几个小时的稿子都要一字一句地写下来,是不现实的。因此  相似文献   

5.
胡涛 《声屏世界》2007,(8):42-43
在“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词语中,“主持人”是中心词,“记者型”是定语,也就是说,记者型主持人是能高度融入节目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10,(12):88-88
视采访对象为上帝,包括所有被采访对象,也包括被批评、被曝光者及罪犯,甚至包括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人。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个人经历式报道,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圣城视点》是曲阜市广播电视局开办的一档评论性、政策性、引导性很强的深度报道类新闻专题栏目。栏目开办以来,较好的发挥了桥梁、纽带的舆论引导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切忌居高临下,要与被采访对象平等相待。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要谦虚谨慎,有礼有节,亲切、和蔼,与采访对象保持一种相互默契、平等和谐的气氛。这种亲和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心境相融,气息相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受众看电视节目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传统节目主持人那种只作传声筒、照念稿子的主持形态已不适应受众的需要。采、编、播合一已成为大势所趋,尤其需要具有现场驾驭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第一时间在事发现场和在镜头前出现、能把握事态发展的记者型主持人。特别是近几年一些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些主持人或记者纷纷前往受灾一线进行现场播报,这样的报道可以有情理融合的评说,有感情的释放,引发受众产生积极的共鸣,因此,记者型主持人的称呼被叫得更加响亮。  相似文献   

11.
傅玉民 《视听界》2009,(4):105-105
在谈话节目中,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被采访对象同步真实地出现在观众面前,现场感强,真实性高,要求主持人在采访中要加强现场意识和观念,巧妙构思和设计采访活动。要使谈话节目充分吸引受众,现场的把握不容忽视,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寻求让对话不断深入的最佳方式,其中,主持人的提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略论汶川地震报道中记者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媒体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从总体上说令人赞赏,但其中也存在着部分记者职业道德和素养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到达现场报道,采访过程中阻碍救援、伤害被采访对象,索善逼捐等不当做法上。这些缺位、错位、越位的行为表明,记者人文关怀思想、专业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檀梅 《新闻实践》2008,(11):16-19
新闻访谈本是记者的工作状态,但是把访谈实录一并呈现于受众面前的时候,就变成了"双面镜":当聚光灯照在被采访对象的时候,向来隐匿于新闻背后的记者也同时展露在审视目光之下。记者能问什么,会问什么,除了问还会说什么——于是,新闻访谈向记者的功底提出了拷问和挑战。本刊约请资深媒体人士和有关学者,就新闻访谈的内涵和外延发表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离不开新闻采访这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记者型主持人专业素质的高低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取新闻事件中的真实信息材料,更为深刻地了解事实的真相,记者型主持人应该更为全面地包装自我,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合理运用采访方式,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16.
黄辉 《视听界》2002,(3):68-68
现场报道是以记者(主持人)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画面)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它往往以很强的时效性和传真性感染和吸引受众。在录音报道中,现场报道的采制难度最大,它需要记者(主持人)具备采、播、录、编、控的全套本领。因此现场报道不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没有采访就没有现代新闻事业,没有采访也就没有记者工作。谈话是新闻采访中的主要形式,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新闻事实,要求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在我们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谈话采访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成功地接近采访对象,需要谈话,接近采访对象后,要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需要谈话。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外采出镜记者,笔者一直都认为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往往取决于采访时提问的能力,而提问的目的是让被采访人讲出精彩的、有深度的、揭示真相的内容。因此,一个好的出镜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形象如何、讲得如何,而在于怎样能让别人说得精彩,所以说提问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报道有看头,就得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必须先要问得好,在采访中控制住通向事情真相的话语引导权,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工作者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同样是记者,从业时间差不多,有的记者无论到哪里采访都受欢迎,问题抓的准,稿子来的快,而有的记者却在采访中时常碰壁,甚至遭到被采访对象的冷眼,这后一类记者不但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完成报道任务都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差距外,还有一点是人格修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