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无法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也因此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  相似文献   

2.
王耀玲 《教育》2015,(3):27
携项目学习实验教材伴学生走过了150多个日子。作为实验校的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新教材如和煦的春风,神奇地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快乐地徜徉于语文的新天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材不光要求学生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学习项目三"寻访文化古迹"时,笔者引导学生制定寻访计划,布置他们利用国庆假期寻访身边的文物古迹。结果学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真理"传播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毫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4.
尹纪才 《中小学电教》2010,(12):155-155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应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类的发展,更应该促进人类的发展,当今社会,“生命教育”是非常值得人们深入讨论的话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语文这门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赏读经典美文,体悟人生之价值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比如,学生们读杜牧的《山行》,就能感受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6.
<正>常常在中考结束看过试题后,有些教师才发现自己的新课和复习课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萌发"如果当初……就……"的想法,进而生出懊恼。有一首歌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同理有多少课可以重来?为了学生的发展,减少教学遗憾,有必要常回头看看。对照中考能力要求,反思多年带毕业班的教学经验,窃以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非常重要。现以人教版教材及广州市中考为例进行分析。一、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必要性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  相似文献   

7.
阚荣芳 《小学生》2012,(10):62-6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针对于此,笔者认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之一,切实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其中,尤其以阅读和写作更为重要。一、由浅入深,大量阅读开卷有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开什么卷,什么时候开什么卷,都是影响"开卷有益"的重要因素。学生因年龄和知识积累的不同,适宜读的书也不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经典名著、报刊杂志,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  相似文献   

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得真知.我们国家幅员广大、各地环境差异大,教材上所举的例子多局限于北方的素材,鲜有南方的素材,很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味照本宣纲.学生对来自于远处的素材较为陌生,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把生产、生活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得真知.我们国家幅员广大、各地环境差异大,教材上所举的例子多局限于北方的素材,鲜有南方的素材,很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味照本宣纲.学生对来自于远处的素材较为陌生,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把生产、生活和生物课堂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生活是"学"与"教"的最佳结合点学习是指在实践中获得新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过程中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导人新课往往由教师进行,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质疑。如果在新课导人时,教师提供适当的情境,提醒、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质疑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中不难看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从数学的课堂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能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