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很重要,同一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巧选参考系可简化物理情境和解题过程。中学阶段一般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而牛顿定律适用于惯性系。如果我们选择参考系不是惯性系,那么应如何处理呢?为简化问题下面我们只讨论参考系做平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学中,人们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状态而引入作为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系——参考系,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对于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减少烦琐运算,把握物理过程、巩固经典运动模型大有裨益.下面通过分析以往两道高考题和一道练习题来体会选用不同参考系在解题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极限思想在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多处内容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如“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但是极限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相当陌生.下面笔者尝试将极限思想和方法渗透、融合在解题教学中,实现方法与内容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在解析几何中,符合特定条件的某些圆构成一个圆系,一个圆系所具有的共同形式的方程称为圆系方程.常用的圆系方程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一、巧求变力做功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的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巧用动能定理就可以灵活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例1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虽然运动的合成与运动的分解互为逆运算,但是运动的合成是唯一的、运动的分解却有无数多组解.在对运动进行分解时用不同的方法分解会使对运动的描述繁简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解题时需要灵活进行运动的分解,使运动能够描述、并且使运动易于描述.例1把一物体以初速度v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点水平抛出最终落在斜面上,求物体在飞行过程中离开斜面的最远距离?解法1(常规分解法)如下图1,把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成锐角时远  相似文献   

7.
在解含有参数的对数方程或对数不等式时,需要考虑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及对真数的要求:解无理不等式时,在去掉根号(把握两边能平方的条件)的同时,还要考虑使根式本身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同,一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等价转化,在等价转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等价条件的最优化,也就是排除多余条件。这样可简化解题过程,提高效率,下面分析几例不等式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试题描述题1(2012年全国课程标准卷理综第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相似文献   

9.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研究是数学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解题分析中我们经常会体会到,如何从题目中寻找解题的切入口,是数学解题分析中的难点和关  相似文献   

10.
当讨论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与外界的作用而不研究整体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把这些物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这种解题的思想便被称为整体法,在解决特定某类问题时可大大的简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然而由于学生难以全面把握分类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使解题过程复杂、冗长,同时在完备性方面易造成失误.因此,针对有关题目,巧妙回避分类讨论,抓住问题本质,灵活优化解题过程,可以达到简捷解题,提高解题速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文仅举几例说明优化讨论过程的有关技巧,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动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系,物体运动的状态可能不同.根据这一点,解题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参照系简化解题过程.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知道任何物体都能充当参照系,但总习惯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系,使某些解题过程显得烦琐.如果在教学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比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高三物理复习训练很容易陷入题海战,学生做的题多,老师讲的题也多,但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看似很小的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能深入思考,多角度发散,充分挖掘题目的价值,实现题目的"小题大做",一定能提高解题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就以两道选择题为例,谈谈如何"小题大做"。例: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其中A固定在水平面上,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分别射入两木  相似文献   

14.
正力的正交分解法是处理力学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正因如此,同学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接触到力的分解问题,往往想不到采用其他的分解方法,增加了解题的难度。比如他们习惯采用正交分解法很复杂地处理如下的习题:题1一倾角为30°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1所示的力F,F与竖  相似文献   

15.
陈广永 《中国教师》2013,(18):54-55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因其解题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高考的热点。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并未意识到"动能定理"的独特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动能定理"的教学探讨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一、转变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动能定理概述"这一内容时,笔者采用了实验演示  相似文献   

16.
<正>圆具有丰富的性质,许多直线型问题常常可借助圆的性质来简化解题过程,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构造圆巧解题.一、根据圆的定义作辅助圆,巧求角度  相似文献   

17.
正静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它与传送带、板块模型等知识的综合考察又是高考的重点。高中物理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定义为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只要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必有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有无问题);确定了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得出了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若进一步明确相对运动趋势实质就是在接触面上受到了其他推拉力的作用,不仅可以使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概念更加具体,还可以同步解决静摩擦力的大小问题。在教学中,静摩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能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和规律质疑或者解答一些自然现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012年新课标理综物理第24题就很好提现了这一理念.题目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1).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解题中很多同学有同样的感受,拿来题的时候不会做,无法下手,当老师讲解时就容易听懂,或是老师提示一下就明白了.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自己看题时挖掘不出有用的条件,不能将题目给出的物理语言转化成物理过程和已经学习过  相似文献   

20.
题目(2012年浙江(理))已知矩形ABCD,AB=1,BC=槡2.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