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漠中的苇     
正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  相似文献   

2.
陈肖霞 《考试周刊》2013,(37):15-16
《草房子》这部小说讲述了儿童在生活的历练中蜕变、成长的过程。文章就整部作品表现出的悲悯情怀做赏析。  相似文献   

3.
《蜀道难》作为李白经典名作的代表篇目入选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其艺术魅力不言而喻.故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三美”的角度来解读李白的蜀道,能进一步梳理和探讨李白对自我和对家国复杂的内心世界与丰富情感,展现其精神世界的自我放逐与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沈荣喜 《教师》2020,(4):41-42
整本书的阅读,要把学生摆在阅读者的主体位置上,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指导学生在与小说文本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对话中,读懂“火印”这条小说的线索,并以此为抓手,逐步深入阅读,读出小说中复杂多样的人性,并感受小说《火印》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曹文轩对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尹雪艳》是以揭示命运为主旨,具有现代寓言的外壳,蒸腾着浓烈的象征意义的小说。作者白先勇通过对处于时空和命运交叉作用下人的生存状态深度的把握和艺术的表现,显露了“欲望”和“命运”永远是人类无法摆脱掉的精神枷锁,折射出了白先勇对自己、同类、人类的理解和顿悟,表现出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巅峰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成就是与目共睹的.他是一个仁厚的长者,又是一个纪实的诗人,他以他的悲悯情怀获得了世人的尊重,所以后人给予了他一个崇高的称号——"诗圣".  相似文献   

7.
矛盾冲突是构成戏剧的主要元素之一,悲剧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更激烈尖锐。学习悲剧,就是要紧抓矛盾冲突,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探究悲剧人物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的具体内涵及其被毁灭的痛苦。这种痛苦既有主人公的恐惧与痛苦,也有阅读者的良知与悲悯,两者产生共鸣共振,才是悲剧作品崇高审美价值的体现,才达到了语文教学提升个人审美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解读《老王》,以杨绛的另两部作品《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为阅读背景,从"幸运"与"不幸"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愧怍",进而理解作品主旨。抓住作者改述称呼的细节,论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愧怍,是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平等对待每个生命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小说《家》,最令人感动的是巴金对于那些旧制度牺牲者们的带着忧伤基调的悲悯情怀。小说中对于婢女呜凤的描写最能够体现这种悲悯情怀。这样的悲悯情怀的形成是与巴金的童年经历、身边的人与事有密切的联系的。而在当时,他也深受“五四”运动中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洗礼,民主、自由的思想更让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对那些饱受封建势力摧残的弱势群体更加同情与怜悯,那种由于正义感而产生的勇气,促使他为这些饱受摧残的人们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巴金通过对呜凤这个角色的描写,把自己对她的悲悯情感表现出来,并因此感染读者,使《家》这部小说的创作目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王亚萍 《文教资料》2012,(29):10-11
一个以最自然、最坚韧的姿态坚守着道德与良知的老王,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群中悲天悯人情怀的存在,促成了杨绛的精神升华。杨绛在“愧怍”中关注底层百姓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困境,开掘人性的善,反思知识分子的理想,体现了责任担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莫言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虚构了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从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情怀直接导致了莫言对于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的焦虑,在这种焦虑中,既有宗教式的仁爱,也有对善恶界线的模糊。这种情怀在教育学角度上看,具有经验和教训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柔敦厚由儒家的诗教观演变成为重要的伦理原则,相关阐释源远流长,支持与批评的论争也一致存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内涵、内在特质一直未有明确阐释。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柔敦厚的基本伦理内涵包含仁的内核和礼的规定,同时又具有变通性的内在要求。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包括主体的非占有性、悲悯情怀、乐观品格。在当代人心理失衡、人格中怨羡情结突出的情形下,温柔敦厚既提供了反思的参照也预示了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研究》2009,(6X):66-66
<正>对于孩子习惯的培养,已经引起父母们的足够重视,正如专家所言: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但令父母焦虑的是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习惯培养不是单调的说教,它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支撑生命的有三种激情: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在几干年的中国人文传统里,以人为中心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但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还是有些狭隘。悲悯情怀更具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悲天悯人,首先更应该“悲天”。  相似文献   

18.
《天堂邂逅》是刘平勇先生的第四部小说集,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在文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的七部中篇小说。在这本小说集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所写人物的那种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可以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或悲或喜的时候,作为写作者的他的悲与喜;更可以感受到,他在利用文字为那些小说中人物构造天堂时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如果明天就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去找寻生命的意义,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一生无悔。可惜这只是假设,活着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直面死亡时的恐惧与绝望,因为没有人能在死去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辛夷坞》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