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简称《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讲演录。捧着《诗意语文》一书,仿佛看到王老师牵着马儿意气风发的笑容,脑海里无端地现出"扶我上马的人"的字眼来。流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哲人、诗人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人就会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诗人的"栖居"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精神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语文组课程文化建设,引领我们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新作《众声喧哗》采用边缘化的叙事方式,坚守于远离主流话语和精英话语的"边缘立场"之上,将边缘人物作为关注对象,并投以诗意地关怀;注重描摹由边缘生活的"小"窥视到的时代历史之"大",反映出整座城市内在精神文化的变迁;书写"自我"的精神需求,以期获得一个自由宁静的心灵境界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生命哲学,王老师在执教小学语文的一首古诗《枫桥夜泊》公开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处弥漫着语文诗意的气息。体现在:一是重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诗的味道;二是写情入话,深入文本体悟诗歌情感;三是理解诗歌意象,追寻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好校长绝不是用荣誉用证书堆砌起来的,当校长是诗歌是散文是精神的时候,慢慢地,学校里的很多孩子也都会爱上读书爱上思考,也都会学着向一朵朵文化微笑,生命与生命就这样有了碰撞有了相融。"这是语文同道肖培东写给我的《你可以成为一所好学校》中的一段话,我以此为镜。我心目中的语文,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学生的课本,典礼、社团、活动充满了灵动的诗意;语文成为阳光、空气与水,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果可以给诗意下个定义,我以为,人生一段经验或一时感受,加上对全人类的文化成果的感悟,便是诗意。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  相似文献   

7.
拟站在生命美育的高度对《长歌行》的主题意蕴进行创造性解读,发现其中包含着"向上"与"行乐"这看似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生苦短这一终极性悲剧的丰富意涵.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塑造自由人格,涵养深情,实现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活,让我对语文的爱日益深厚。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气质。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感动,体验生命成长快乐的乐园呢?多年前,在上海华东师大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颇感兴趣,之后我有心拜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和经典课堂实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面对如今功利化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堂离孩子们已经渐行渐远。美育,又称美感教育。美育并不仅仅存在于与艺术有关的教育中,语文教育中也渗透着美感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方面功不可没。针对语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活,让我对语文的爱日益深厚。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气质。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感动,体验生命成长快乐的乐园呢?多年前,在上海华东师大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颇感兴趣,之后我有心拜读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和经典课堂实录,他那荡气回肠的《长相思》,凄凄惨惨的《二泉映月》,安安静静的《鱼游到了纸上》,让我在欣赏之余总有“众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作文因题目牵涉到"诗意话题",比如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由此引来批评不断。  相似文献   

12.
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新境界》中回答了诗意语文是什么的命题:诗意语文就是诗意语文。在我看来,这个回答颇有无言之美的意蕴。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是美,但我认为,诗意语文的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才是其焕发生命和活力的自我观照。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7年9月起,我校就提出了构建"诗意校园"并确定了"以诗养德,以诗启智,以诗培艺,以诗促美"的目标。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学校开展里一系列的活动,古诗文诵读、《诗意童年》的编写,还有一系列"秋之韵""夏之曲""春之声"等文艺活动。非常有幸的是我参加了校本课程《三字经》的编写;此外,所教的班级在这几次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时间     
正【自我介绍】旖城是我的名字,很多人说这个名字有诗意,有旖旎之城的意味。是否因这诗意的名字,才使我注定邂逅美好的文学。我自小就开始识字阅读,作家灵动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深深着迷。丰富的阅读让我的童年不但充满乐趣,而且变得有厚度。阅读让我思考,更让我渴望表达,我着迷用纸笔记下生活中闪亮的片断,开成时光枝头惊艳的花朵。从小学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已经在《语文世界》《名师教语文》《作文评点报》《少年先锋报》《中学生阅读》《新课程报》《温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多篇。曾获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8日,为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了强烈震撼和反响,课后,我将自己的语文教育称为“诗意的语文”。嗣后,我在全国小语界正式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我曾"戏说"我的工作是"行走江湖",江湖有其精彩与险恶,我却总是乐此不疲,以唐·吉诃德式的"疯狂",实践着我的语文理想. 我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 我说,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我说,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 我说,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飙突进式的啸傲…… 我说,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 我说,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 我说,语文永远是语文…… 我一辈子,就这样思考着行走在语文的"江湖"上.  相似文献   

18.
正捍卫语文课堂之"简",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曾撰文将"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归为虚、闹、杂、碎、偏五型。哲学家叩问文化传统,得出"由于我们文化传统中陈义太高,对人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事实上即使个人竭尽全力也不能真的践履笃行,这就不可避免的弄虚作假。"使我们难以过上平凡、真实、快乐的生活。加之"我们精神文化中尚有许多神圣的、虚灵的幻象需要消解。"(参见《新华文摘》2005年20期孙利天著文《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希望》)其实,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正是人们对自身解放的吁求。本色语文是何种语文,本色是何色?当下,许多人又陷入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本色必定存在于林林总总各色语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挖掘经典,育德馨君子"是我们语文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因此本文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荷叶圆圆》一课,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与融合。从课前诵读,悠然入之境;音画渲染,激发美之韵;词句品读,领悟文之趣;思维拓展,抒发感之情;图文并茂,板书绘之髓几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结合文本内容,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内涵,让课堂充满美、诗意、文化气息,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吸收民族文化之精髓,让诗情画意浸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荷花淀》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是一部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将革命斗争生活诗意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层次研读孙犁的《荷花淀》,寻觅《荷花淀》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探析这篇诗化小说诞生的文化动力依据——孙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感知孙犁思想深处那悠扬的传统神韵:以儒家情怀关注国难,以和谐之道反映现实生活,以浪漫的笔触书写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