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堂是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生命成长,这属于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本真的、本色的,因此,语文教学也应是本色的,应当追求简朴,正如崔峦先生所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振宇 《文教资料》2011,(30):59-60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教师就要让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精神生活、实现价值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生命成长,这属于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本真的、本色的,因此,语文教学也应是本色的,应当追求简朴,正如崔峦先生所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内涵:简朴不是肤浅老师们也许会想,把语文教简单了,那还不容易?有个老师上课,无论什么课都提出四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你学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你的体会是什么?然后放任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课堂上常常陷入无序状态,一片混乱。效率低下不说,学生常学得一头雾水,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在真实中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过程中,课堂获得生命的生长,教师与学生,涌动着智慧的灵光。情境一:(北师大语文四册《一片树叶》)师:从刚才讨论中,我们知道了小兔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个性化教育都有叙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语文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要“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提倡个性化语文教学不仅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种途径,也是老师体现自身价值的有益尝试,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彰显出各自的生命价值。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对老师本身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具备很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黄厚江老师曾出版了一本名为《语文的原点》的教学丛书,其中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我。本色语文是语文的王道,模糊教学是语文的先机。所谓本色语文,就是让语文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让语文成为语言、文字的学科,让语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的模糊教学,就是没有定式、没有标准的一种灵活、宽泛的教学。为了实现本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少些功利性,多些实用性在社会功利性的影响下,原本本色的学校教育也  相似文献   

7.
谭俊 《教育艺术》2013,(7):30-31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上下足功夫,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我校有可观的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的资源,建有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  相似文献   

9.
正十多年的课改,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上都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但"伪语文""非语文"的因子依然不时充斥着语文课堂。对此,我们不禁要叩问: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必须坚守本色,返璞求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是语文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10.
李彩虹 《考试周刊》2013,(57):31-3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篇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中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化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既可以满足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内在需要,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和学习活动获得更多、更深层次的生活感悟。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探寻生活化教学的有益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供参考。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13.
应江 《教育现代化》2006,(11):83-83
“生”是一个灵动的字眼.它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生动、生成等一系列充满生命成长的词语。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作为母语,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就不应仅局限于“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语史能力的范畴.也应当成为一种“有文化的教学”.具有文化底蕴,应该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生命质量,获得道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范惠琼 《家长》2024,(8):128-13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识字量,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创设趣味化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材料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延伸亲子识字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拉近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学习。”只有把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服务生活。一、教材——学生面向生活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本语文”教学主张实现了诸多教学要素的融合,符合新课程理念。它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享受个体生命体验和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其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本语文”教学,教师应从儿童出发,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从言语出发,探求学科本质;从实践出发,将学科素养转化为语文的创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