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对于如何正确地对待我国古代文化给我们作了非常明确的回答,精辟地阐明了批判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元批判地兼收并蓄和完全否定历史,都不利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只有尊重历史的辩证法,吸收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东西,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哈克·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利用哈克批判了南方腐朽、堕落的文化。哈克沿密西西比河逃跑的过程,也是其他对南方社会的认识与批判过程。南方堕落文化中人性的弱点以及宗教的堕落、被滥用是哈克批判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以阿多诺为代表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被认为是"文化工业"问题研究的起源。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从它产生之日起就直指社会现实矛盾,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的文化高度商业化,使人们逐渐丧失了思考判断能力与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理论时期的欧美国家如出一辙。因此,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理论内涵,并对其当代局限性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对市民意识予以批判的思想内容贯穿于中国新文学的全过程。鲁迅、叶绍均、老舍等作家对市民意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具有探索价值的解剖与批判。这种批判与民族文化的自我批判联系在一起 ,与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 ,并取得了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探寻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建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体系时,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套颇有见地且对今天仍有价值的理论和主张。提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从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历程来看,能否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其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进程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述康德"理性"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考察康德在其哲学中对科学与宗教的界定来指出它们的联系.理性的批判是科学与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科学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宗教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再定义自己,是全球化时代对人文知识分子的历史要求。正确认识这一历史要求,就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从政治的、学术的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面对全球化时代所呈现出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事实,人文知识分子理应把全球化理论转换成一种批评新论,并在批判中明确再定义自己的价值取向。必须批判人类文化趋同论,必须批判独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宣传的"向心逻辑",必须确立公正的人类意识。再定义自己要具体化到个体的内外精神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上,它需要人文知识分子以一种大视野、高文化和担道义的精神来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当今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总体格局与发展趋向,并介绍了多元音乐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关注和实施的概况;同时.进一步反思和批判了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欧洲中心论"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并从我国新时期"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出发,阐述了在我国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认识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与李大钊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大体相同,都经历了从批判封建文化到主张接受西方文化,从调和东西文明到接纳俄罗斯新文明的发展过程。两人在文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有较大的趋同性,他们一致主张联合互补,但两人在诸多相关文化问题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值得我们思考研究,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张爱玲都对传统家庭文化的负面作用给予了尖锐抨击与批判,两位作家都批判了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家庭至上”倾向,“寡妇”现象和“老人中心”倾向等劣根因素,所不同的是,鲁迅侧重于对“吃人”文化的整体性反思,张爱玲则揭示了封建家庭文化对人性的异化,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了人性中的至恶至丑。不过两人殊途同归,都揭示了传统家庭文化中“被食、自食和食人”的恶性循环链  相似文献   

12.
斯皮瓦克是赛义德之后当今最重要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她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运用解构策略对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种种弊端进行文化政治批判.从斯皮瓦克所擅长的解构理论出发,通过对其理论著作的研究分析,从伦理学角度解读斯皮瓦克后殖民批判,阐明其批判的社会政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育文化超越性功能内涵的解析,从文化现象独特的视觉展现体育文化的超越性功能。体育文化的超越性功能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是其自我批判与创新,即舍弃体育文化中不合理的要素,引进或创立新的观点,它超越人的自身局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冲破政治的枷锁。并结合当前体育的发展状况展望体育文化的合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萧红在对国民性批判主题上继承了鲁迅的遗志,《呼兰河传》是其解剖国民性的最好标本。文章从大泥坑、精神盛举、集体无意识三个角度,分析萧红笔下的"看客"群像,揭示其对民族劣根性的深层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5.
陈龙 《美育学刊》2023,(2):43-50
后期哈罗德·布鲁姆基于浪漫主义的天才论美学,将尼采和舍勒的“怨恨”概念引入审美批评,旨在批判遭其贬斥为“怨恨学派”的文化研究,抵制文化研究对经典的价值重估与秩序重构。此种精英主义、极端审美自律主义的思想虽存在种种缺陷,却也彰显了当前文学批评和经典论争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且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发展方向。结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弥补了儒学的“中庸思想”和“实用主义”带给竞技运动的制约,而儒学的“人本思想”填补了后现代主义“否定本质”和“随意论”与体育运动规则产生的冲击。因此,奥运的发展应吸纳各国的、各类文化,扬长避短,实现其文化的最优置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中国本土文化中并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引入的。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这主要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可以把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包括科学观的问题、本土契合问题、文化转向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全球化的问题、原始创新问题。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涉及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隔绝与交流、心理学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心理学发展的传统与更新、心理学演变的分裂与融合。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就在于将其定位为文化的心理学、历史的心理学、生活的心理学、创新的心理学、未来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以赡养父母为基本内容,始于原始社会,在农业社会得到充分发展,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孝文化走向愚昧,最终孝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彻底的批判。如今老无所养、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已然凸显,批判封建化的愚孝,重新弘扬孝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孝文化构建起和谐的家庭养老,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从进入新中国起,就一直在追求民族化与渴望融入主流之间的矛盾中曲折前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民族文化特质的严重流失,使坚守民族立场的作家日益陷入困境,关注民族历史命运但又难以摆脱荒诞与幻灭感,忧虑民族文化却只有无能为力的忧伤与失落。而从生态视角与民族文化立场相结合的角度,批判工业文明带来的恶果、重寻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生命力的作品,却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悖谬与重建>一文以反思和批判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体育.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研究域界定不清导致原文总体逻辑结构不严谨;对中西文化冲突论的反思透露出明显的经济决定论倾向;对体育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不仅背离了我国传统体育发展客观实际,同时论证也前后矛盾;批判体育儒学复兴论时则陷入了对西方体育迷信的泥潭;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性理论的误读以及斯宾格勒文化比较形态方法的教条式运用,导致论证过程和结果存在多方面的疏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